K-1系列主力戰車 

韓國的K-1(88式)主力戰車堪稱M-1的縮小版。

並排的美國陸軍M-1A1(左)與韓國K-1(右)戰車,注意雙方砲塔高度的差異。

現代精密公司新推出的K-1A1,改良重點是射控系統以及換裝M-256 120mm戰車砲,火力大幅提昇。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K-1/K-1A1主力戰車(88式)
製造國/廠 大韓民國/現代精密工業公司
使用國 大韓民國
車體尺寸(m) 全長7.48(不含砲管)  全寬3.60  全高2.25
戰鬥重量(ton) K-1:51

K-1A1:53.2~54.5

發動機/馬力 MTU MB 871 Ka-501V8柴油機*1/1200
推重比(hp/tonne) K-1:25

K-1A1:23.5

極速(km/hr) 65
續航力(km) 500
乘員 4
武裝 K-1:

M-68E1 105mm旋膛砲*1

M-60E2-1 7.62mm同軸機槍*1

K-6 12.7mm車長用機槍*1

M-60D 7.62mm裝填手用機槍*1

M-239 66mm煙霧彈發射器*2

 

K-1A1:

K-1A1:120mm 44倍徑滑膛砲*1

M-60E2-1 7.62mm同軸機槍*1

K-6 12.7mm車長用機槍*1

M-60D 7.62mm裝填手用機槍*1

M-239 66mm煙霧彈發射器*2

 


 

前言

1970年代末期起,韓國開始全力發展國防工業,目的不僅在於提升 韓國軍力,更是為了強化國防產業以及工業水準。陸地系統方面,韓國最大的成就,就是本文介紹的K-1(又名88式)主力戰車。除了駐韓美軍的M-1之外,K-1無疑是1990年代朝鮮半島上最強大的戰車,遠遠勝過 朝鮮最佳的T-62。  

研發過程

韓國陸軍在1979年正式決議與美國合作發展新一代的主力戰車,以取代 韓國陸軍一千多輛老舊的M-47、M-48戰車。新戰車的需求由韓國提出,研發工作則美韓雙方聯合進行(由美方主導),並由美國進行最後的測試工作。1980年, 韓國陸軍在幾家競爭廠商中挑選了克萊斯勒(Chrysler)軍品部門,因為該公司當時為美國陸軍新一代XM-1戰車計畫設計的原型車打敗了通用(GD)的設計,正式被美國陸軍採用。不過克萊斯勒在1982年將其軍品部門賣給了通用,所以日後協助 韓國研發新一代戰車的美國廠商就變成通用陸地系統(General Dynamics Land System,GDLS)。在1983年,一輛機動性實驗車(Automotive Test Rig,ATR)完成,此乃在全功能底盤上加裝假砲塔,於1983年11月送至美國亞伯丁測試場(Aberdeen Proving Grounds)進行機動性與可靠度的測試。接著,韓國完成了一輛配備完整射控系統的射控實驗車(Fire Control Test Rig,FCTR),同樣於1984年2月運至亞伯丁實驗場進行測試。接著在1985年,首輛新戰車的完整原型車終於完成,被命名為XK-1。韓國現代精密工業公司(Hyundai Precision and Industry Company Ltd,HDPIC)於1985年起正式展開K-1戰車的量產作業,並於1987年9月公開,並被正式命名為88式戰車。韓國在1987年訂購首批210輛88式,隨後又訂購第二批325輛 。韓國陸軍總共訂購了1000輛K-1戰車,於1995年生產完畢。為了行文方便,以下仍88式為K-1戰車。 

第一代K-1

因為主承包商的關係,K-1與M-1擁有極明顯的血緣關係,甚至可以說K-1就是M-1的縮小緊致版。K-1的外觀與構型酷似M-1,不過體積重量都予以縮小以降低被彈面積,戰鬥重量僅51公噸(tonne),車高(至砲塔頂)更是低得驚人的2.25m。裝甲防護方面,早期的資料指出美國留了一手,並未向 韓國輸出查布漢複合裝甲,而在K-1砲塔正面、車頭、兩側等最容易受擊的部位加裝中空裝甲,中間夾層裝有柴油來降低成形裝藥彈的破壞力;不過根據後來的消息,據信K-1在前述部位都使用了複合裝甲,但該裝甲仍由美國輸入,技術並未轉移給 韓國。K-1砲塔正面的傾斜角度不如M-1,可能是因為K-1已經大幅壓縮了可用容積,實在沒有條件採用大傾角的造型,不過如此也造成防護效能下降。 K-1的砲塔兩側與後部設有儲物箱,具有一定的間隔裝甲防護效果;車體兩側設有側裙板來保護承載系統,後部側裙板較高以保護發動機艙側面。 由於K-1體積較小,裝甲厚度勢必不如M-1,裝甲防護力比原版的M-1遜色,不過較小的體型也使敵方更難命中。K-1的戰鬥室與引擎室設有海龍自動瞬間滅火抑爆系統,引擎室內的感測器在發現火源後瞬間啟動滅火系統,可在0.025秒內將火勢撲滅;此外,駕駛座附近以及車體外部也設有手提式滅火器。 K-1並未採用全車加壓式核生化防護系統,每名人員需穿戴防毒面具(濾毒通風機為M-13A1型),車上裝有M-8A1核生化警報系統。

動力方面,由於朝鮮半島地形複雜,丘陵、山地、森林佔整個半島總面積的70%,所以K-1特別強調越野機動能力。K-1的原型車使用美國德利台(Teledyne)的AVCR-1790-1B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為1200馬力,不過美國政府不允許此種發動機出口,所以量產型K-1改用一具德國MTU MB 871 Ka-501 V型8汽缸渦輪增壓柴油機,並授權韓國STX生產。MB 871 Ka-501與豹二的MB 873 Ka-501(V型12汽缸)同屬MTU 870發動機系列,前者在每分鐘2600轉時可輸出1200匹最大馬力。K-1的推重比達到25,從靜止到加速至32km/hr僅需9.4秒,最大路速65km/hr,具有優秀的機動性能。同樣地,K-1原型車用於匹配美製發動機的德國RK-304自動變速箱在量產車上也被換成德國ZF公司的LSG-3000自動變速箱,有四個前進檔與兩個後退檔,由微電腦自動控制換檔;而此變速箱亦被義大利C-1公羊式(Ariete)戰車以及巴西Osorio戰車採用。K-1的轉向機構為複合式,平時使用液壓動力輔助的無極轉向裝置,另外還有備用的三段式機械轉向系統(可選三種半徑)。 K-1的行車制動器包括液壓制動器和多片式機械制動器,後者安裝在變速箱外,停車制動器則獨立於行車制動器之外。由於車體較短,K-1僅設有六對承載輪,比M-1少一對,並採用與M-1相同的T-156雙鞘履帶。與日本90式戰車類似,K-1也採用了複合扭力桿/液氣壓懸吊系統以強化越野能力,調整車高後的垂直越障高度可達1m,並能藉著改變車體俯仰姿態(-10度到+10度之間)來增加主砲俯仰角範圍,在地形崎嶇的朝鮮半島十分有利,可充分利用反斜面在射擊時隱蔽車身;而比全部採用液氣壓懸吊便宜些。K-1第一、二、六對承載輪採用液氣壓懸吊(形成高達500mm),而中間的第三、四、五對則使用扭力桿 ;由於各承載輪的懸吊不盡相同,因此前三對承載輪的間距也不一樣。K-1在不加裝任何配備時能涉渡1.2m的水深,加裝相關配件後則能穿越2.2m深的水域。K-1的人員編制有四人,包括車長、駕駛、砲手與裝填手,駕駛席位於車頭左前方,座椅採用半躺臥式以降低車高; 駕駛席設有三具與M-1相同的潛望鏡,中央的一具是與M-1A1類似的貝爾德(Baird)影像強化被動式白晝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換成一具AN/VAS-1/3紅外線熱影像系統,熱影像能顯示在螢幕顯示器上。

武裝方面,K-1採用一門與M-1、M-60A3相同的M-68E1 105mm旋膛砲,而未追隨當代主流的120mm滑膛砲,據信是考量到120mm砲彈對黃種人的體型而言實在是過於沈重的負擔。雖然威力不及120mm滑膛砲,M-68E1在面對 朝鮮T-62、T-54/55戰車時威力仍綽綽有餘。K-1車內總共可攜帶47發105mm砲彈,不過並未比照M-1將主彈艙設於砲塔尾的設計,主要彈艙位於駕駛席旁邊,砲塔吊籃內則儲存有7到8發,能由裝填手直接存取;此設計顯著降低了K-1的砲塔體積與重量,但增加了被擊中時整個砲塔、車體被炸毀的危險,而且備彈數比M-1減少(M-1可攜帶55發105mm砲彈)。 K-1的砲塔高度低矮,因此主砲俯仰範圍受限,但藉助液壓承載系統調整車體俯仰角的功能,便能將主砲俯仰範圍擴大至-10~+20度(火砲本身最低俯角僅-7度)。 由於朝鮮半島多山地,遂行大規模戰車會戰的空間部隊,韓國裝甲部隊極易與朝鮮步兵部隊遭遇,因此 K-1十分重視近距離作戰的能力,次武裝包括一挺K-6 12.7mm車長用機槍(M-2的韓國版,高低射界-20~+60度)、一挺M-60E3 7.62mm同軸機槍與一挺位於可升降槍架上的M-60E3 7.62mm裝填手用機槍,車內機槍備彈量極高,12.7mm子彈達2000發,7.62mm機槍子彈更多達7200~8800發;砲塔正面兩側各有一具與M-60A3相同的M-239 66mm六管煙幕彈發射器,車上備有24發煙幕彈。

韓國陸軍非常重視K-1的射控系統,因為朝鮮戰車在數量上有頗大的優勢,所以K-1必須擁有更高的命中率來擊毀較多的敵方戰車。第一批量產型K-1的射控系統由美國休斯公司提供,許多系統與M-1的相同,包括整合有熱影像儀(具有3倍與10倍兩種放大倍率)、釔-釹石榴石(Nd-YAG)雷射測距儀與二軸穩定儀的砲手瞄準儀(Gunner's Primary Sight Subsystem,GPSS)以及由加拿大計算機公司(Computing Devices of Canada)提供的數位化彈道計算電腦等;第二批K-1量產型則換裝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生產的新型雙軸穩定砲手瞄準儀,整合有具備X1、X3、X8三種放大倍率的白晝鏡、一具更新型的紅外線熱影像儀 以及能在煙霧中有效運作而且比較不傷害眼睛的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此外,K-1擁有一項M-1與M-1A1欠缺的裝備──一具由法國SFIM公司研發、二軸穩定的VS-508-13全週界車長瞄準儀(由SFIM授權 韓國三星生產),使得K-1具備行進間的獵殲(Hunter-Killer)能力:VS-580-13具有X3與X10兩種放大倍率,當車長以全週界瞄準儀搜索目標,搜獲後直接按下按鈕,便將砲塔與主砲自動指向新的目標,讓砲手立刻進行接戰,而在砲手接戰的同時,車長便立刻搜索其他的目標;當然,即便砲手尚未完成接戰,車長也能超控砲塔直接轉向車長發現的另一目標。此外,K-1擁有一具與砲身同軸的寇爾摩根(Kollmorgen)M-939管狀直接瞄準儀當作備用的觀測/瞄準裝置,具有10倍的放大倍率。K-1的射控電腦能根據觀測系統傳來的資料、彈種選擇以及多重感測單元(Vertical Sensor Unit,VSU)的資料自動計算射擊參數,而前述感測器都會即時傳遞最新的資料。VSU包括由環境儀器(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公司提供的橫風感測器(位於砲塔尾部)、方位感測器以及砲身測曲器等。K-1擁有一套由凱迪拉克.蓋奇(Cadillac Gage)生產、具備二軸穩定系統的全電動的砲塔迴旋/砲身俯仰伺服裝置(Gun/Turret Drive System,GTDS),總共有三種運作模式:在一般情況下,GTDS以穩定模式(Stabilized Mode)運作,跟隨砲手瞄準儀的運動;在車長選擇啟用的超越瞄準模式(Target Designate Override Mode)下,GTDS會轉動砲塔與砲身去追瞄車長瞄準儀標定的目標;在緊急電動控制模式(Electrically Controlled Emergency Mode)下,車上人員直接以手控操縱介面來控制砲塔與砲身的動作。由於擁有與M-1同級的先進射控系統,K-1在行進間對移動目標的第一發命中率超過90%,夜戰能力與多目標接戰能力也十分出色。

在1997年,現代重工以配備105mm主砲的K-1戰車參與馬來西亞210輛新型主力戰車的競標案,對手包括波蘭T-72以及德國豹二等,最後K-1並沒有奪得訂單。

K-1A1

第一代的K-1於1997年生產完畢。由於K-1主砲口徑僅有105mm,而 朝鮮有可能獲得T-72之類配備125mm滑膛砲的戰車,K-1可能陷入主砲口徑與裝甲厚度都不如人的情況。因此,現代也積極改良K-1,其第一種重大改良型──K-1A1於1996年4月推出首輛原型車。K-1A1換裝了一門與M-1A1相同、由美國授權 韓國現代重工生產的M-256 120mm 44倍徑滑膛砲(車上備彈降至32發),此外也換裝與M-1A2同級的新型觀測/射控系統,包括雷松的新型雙向穩定系統、韓國三星企業與法國Thomson-CSF合作研發的新式「韓國車長獨立觀測儀」(Korean Commanders Panoramic Sight,KCPS)、「韓國砲手觀測儀(Korean Gunner Panoramic Sight,KGPS)以及新型KBCS 32位元數位彈道計算電腦等。其中,KCPS車長獨立觀測儀內裝有一具採用先進非冷凝焦平面陣列技術的288X4紅外線熱影像儀 ,有3倍、10倍兩種放大倍率;至於KGPS則整合有熱影像儀、日間電視攝影機與二氧化碳護眼雷射測距儀,以上精良觀測射控裝備使K-1A1具備全天候的獵殲能力(原本K-1的車長瞄準儀只能在日間使用)。不過K-1A1未如同日本90式戰車般採用自動裝填系統,沈重的120mm砲彈將考驗裝填手的體力。此外,K-1A1引擎室內的線路以熱電偶式(thermocouple)取代K-1原本使用的感應式,以增加壽命與耐熱能力。經大幅改良後,K-1A1的重量增加至53.2~54.5公噸,但是動力系統並未改變,所以機動性能略有下降。K-1A1在1997年通過了測試,並於2000年初開始量產 ,平均單價為490萬美元。此外,現代也積極在國際市場上促銷K-1,首先在1997年推出K-1的首種外銷版──K-1M,基本上是K-1的輕量化版,主砲載彈量降至41發,取消側裙,加裝雷射警告器以及能適應熱帶/沙漠氣候的空調系統,戰鬥重量減至49.7ton。K-1M主要是針對馬來西亞的戰車競標案而設計,不過最後敗給了波蘭的PT-91。2000年代初期,K-1A1的外銷版──K-1A1E亮相,也算是K-1A1的減重版,戰鬥重量降至49.5ton,並加裝空調系統。

然而在K-1A1服役之後,由於發現變速箱存在若干問題,因此韓國監察院在2010年要求韓國知識經濟部下轄的機械研究所,對此問題進行檢查研究,而此一費用由負責生產變速箱的現代羅騰(Rotem)與現代汽車公司支付。2011年6月8日,機械研究院判定現役K-1A1戰車的變速器存在重大問題,並向 韓國防衛事業廳和監查院進行通報。機械研究院發現K-1A1在行駛中左右移動時,會產生與錯誤操作時類似的強烈震動,會縮短變速箱的壽命,導致戰車故障頻仍。在測試階段,K-1A1的變速箱在行駛9600公里前幾乎沒有發生故障;然而根據機械研究院的調查結果,由於前述的「變速沖擊」現象,變速箱的實際保證壽命只有4000公里。由於先前 韓國國防部決定部署K-1A1時,註明了「如果變速箱有問題就全部召回」的但書,因此此時韓國陸軍的450輛K-1A1可能全部被召回。然而,韓國防衛事業廳和負責生產K-1A1的現代羅騰對於機械研究院的檢查結果表示懷疑,防衛事業廳表示雖然變速箱的確出現許多問題,但此問題透過檢修就能解決,沒有必要進行召回這樣的大動作。

 

衍生型與後續改良

除了K-1與K-1A1主力戰車外,現代也利用K-1的底盤開發出K-1 ARV(Armoured Recovery Vehicle)裝甲回收車與K-1 AVLB(Armoured Vehicle Launched Bridge)裝甲架橋車,以下分別簡介:

K-1 ARV裝甲回收車。

K-1 ARV裝甲回收車:此乃現代與德國MaK(豹二戰車的次承包商)合作發展的裝甲回收車,構型與以豹一、豹二底盤發展的裝甲回收車類似,車體右前方裝有一具德國MaK公司開發的伸縮吊臂,水平迴旋範圍達270度,垂直舉升角度至多達70度,最大舉升能力25ton,可吊裝更換主力戰車的動力包件 。K-1 ARV的主絞盤纜繩長150m,牽引能力35ton,再加裝另一組絞盤就能拖曳70ton重的物體,能牽引距離150m以外任何失去動力的韓國或美國主力戰車 ;此外,車上還有輔助絞盤以及發電機。車頭前方裝有一具挖土液壓鏟,在使用吊臂或絞盤吊運/拖行時可充當穩定駐鋤。K-1 ARV戰鬥重量51ton, 車尾左方攜帶一具戰車動力包件時車重56ton,最大路速65km/hr,越野速率40km/hr,續航距離600km。車上編制四名乘員,主要自衛武裝為一挺12.7mm防空機槍。目前 韓國陸軍總共擁有149輛K-1 ARV。

K-1 AVLB架橋車。

K-1 AVLB裝甲架橋車:由現代重工與與英國維克斯(Vckers)公司合作開發,擁有一具維克斯MK-8剪式橋,伸展長度達22m,有效跨距20.5m,能容許架設兩岸高度落差造成的橫向與縱向傾斜(側傾+-3度以內,縱向+-10度以內),能承受66ton重車輛通過, 並在3~5分鐘之間架設完畢,在10分鐘之內收回。韓國在1993年採購56套此種架橋系統配備於K-1AVLB上,其中八具橋身與41具架橋機械由維克斯原廠提供、 韓國現代組裝,其餘則授權現代重工自行生產。K-1 AVLB戰鬥重量49.6ton,最大路速65km/hr,續航距離500km,編制二名乘員,武裝為一挺7.62mm防空機槍與兩具六聯裝煙幕彈發射器。

在2004年下旬,現代集團推出了K-1的改良方案,內容包括換裝射程威力更大的120mm 55倍徑滑膛砲、加裝自動裝彈機使乘員數目降至三人、加裝額外的反應裝甲,並配備主動防禦裝備,包括在砲塔兩側與頂部加裝雷射警告/干擾系統。此外,車長席頂端加裝高起的防水艙蓋,顯示K-1改良型將更注重涉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