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防空砲車

德國獵豹防空砲車是西方履帶底盤野戰防空砲車中的佼佼者。圖為德國陸軍本身自用的獵豹-1A2式。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獵豹防空砲車(Gepard)
製造國/廠 德國/Krauss-Maffei
使用國 德國、荷蘭、比利時
車體尺寸(m) 全長7.68(含砲管)  全寬3.71  全高3.29
戰鬥重量(ton) 47.5
發動機/馬力 MTU MB 838 Ca M500柴油機*1/830
推重比(hp/ton) 17.47
極速(km/hr) 65
續航力(km) 420
乘員 3
武裝 Oerlikon KDA 35mm 90倍徑防空機砲*2

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2(2000年代加裝)

煙幕彈發射器*8

 


 

為了因應歐陸戰場高強度的低空威脅,保護西德陸軍陸軍的裝甲部隊,豹一主力戰車的主承包商克勞.馬費(Krauss-Maffei)(現在為Krauss-Maffei Wegmann)推出了獵豹(Gepard)防空砲車,結合豹一主力戰車的底盤以及新設計的防空砲塔。獵豹防砲車 的發展始於1963年,1969年開始製造首批四輛A構型的原型車,分別測試30mm與35mm口徑機砲;在1970年6月25日,西德正式決定選擇35mm機砲作為獵豹防砲車的武裝。在1971年,西德訂購12輛B構型的欲量產車型,分為B1與B2R兩種構型。同時,荷蘭也開始加入此一計畫,在1971年訂購了5輛以豹一 series 0為底盤的獵豹預量產型防砲車,稱為CA構型。在1973年2月5日,獵豹防砲車正式定型;同年9月,西德正式訂購432組B2構型的防空砲塔與420輛搭配的豹一底盤,總值12億馬克,當時的單價是豹一戰車的三倍,首批獵豹於1976年12月交付西德陸軍。至於荷蘭則分三批(CA1、CA2與CA3)訂購了總數95輛的獵豹,比利時也向西德購買了55輛。其中,德國與比利時使用的獵豹完全相同(西德編號為FlakPz-1),荷蘭版則使用不同的雷達系統 (由Philips提供),荷蘭稱之為PRTL-35 GWI(PTRL是荷蘭文PantserRupsTegenLuchtdoelen的縮寫,意味「裝甲防空履帶車輛」,Armoured Tracked Anti-Aircraft),並命名為印度豹(Cheetah)。

獵豹防砲車的動力、承載系統與豹一主力戰車完全相同,此外加裝戴姆勒.賓士(Daimler Benz)的OM-314輔助動力系統(Auxiliary Power Unit,APU)以提供機砲接戰所需的動力。此套APU包括一具88匹馬力的柴油機與三具200/115V發電機,頻率為380Hz,可提供2x20 kVA的電流;而車上的電池則為24V直流。獵豹的戰鬥重量達47.5ton,車上MTU MB 838 Ca M500發動機最大功率為830匹馬力,最大路速為65km/hr,機動性能足以伴隨豹一主力戰車。為了讓豹一能在攝氏46度高溫的環境下作戰,車上設有空調系統使得裝備與乘員艙間不至於過熱。

獵豹採用一座雙人砲塔,砲塔兩側各有一門瑞士奧利崗(Oerlikon)KDA 35mm 90倍徑防空機砲,能射擊低空的飛行目標或地面裝甲車輛。每門35mm機砲的射速為550發/分,兩門砲通常各有320發防空砲彈(AA)以及20發反戰車穿甲彈(AP)儲存於砲塔內備射,使用彈種包括高爆曳光彈(HEI-T)、半穿甲高爆燃燒彈(Semi-Armoured Piercing 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SAPHEI)、脫殼穿甲曳光彈(APDS-T)、曳光訓練彈(TP-T)等等。此外,砲塔兩側各有四具縱列的煙幕彈發射器。

荷蘭採購的獵豹式被稱為PRTL-35 GWI印度豹,使用與德國本身獵豹式不同的搜索與追蹤雷達。

偵測方面,獵豹式的標準配置是一具安裝於砲塔後段上方的折疊式旋轉搜索雷達,以及一具位於砲塔正前方的追蹤雷達,雷達訊號顯示在PPI顯示系統的直徑15cm原型螢幕上。西德獵豹式採用一具雜訊抑制達23分貝的拋物面天線S頻搜索雷達,轉速為60轉/分,有效偵測距離為15km,追蹤雷達則為Ku頻,使用距離 亦為15km,雜訊抑制也是23分貝;荷蘭印度豹則採用一具X頻搜索雷達,天線外型與西德獵豹的搜索雷達有顯著不同,轉速亦為60轉/分,有效偵測距離也是15km,搭配一具雜訊抑制達30分貝的X/Ka頻追蹤雷達,有效使用距離達13km。此外,獵豹擁有一具單眼光學瞄準儀,具有兩種搜索模式:視角50度/放大倍率1.5,以及視角12.5度。獵豹式的射控中樞是EADS的數位射控電腦,以32位元Motorola 68020處理器為核心,此外還有運算處理單元以及指管通情(C3I)介面。無論是西德獵豹或荷蘭的印度豹,其雷達系統都有很強的電子反反制能力,並能在充滿雜波的地形中有效運作,此外都具備敵我識別器(IFF)。此外,獵豹式還有內建訓練模擬系統,供乘員磨練戰技之用。

在1990年代,德國荷蘭聯手展開獵豹式的現代化改良,希望能在各種天候以及高強度電子干擾的環境中,有效對付各型直昇機、飛彈以及無人遙控載具等各型低空飛行目標,以滿足未來戰場的需求。獵豹式改良計畫的重點包括增加接戰距離、縮短反應時間、提高獵殺率以及強化自衛能力等,具體措施包括換裝新的網路化數位指管通情系統、新射控系統、新砲口初速測量器檔,並使用新推出的預置破片穿甲彈(Frangible Armour Piercing Discarding Sabot,FAPDS),砲口初速在1400m/s以上。德國獵豹換裝的指管通情系統為HFlaAF,整合有SEL/Alcatel(GE)的SEM-93數位無線電系統;而荷蘭 印度豹則換裝目標資訊指揮系統(Target Inform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TICCS),整合有Thales Nederland(先前荷蘭的Signnal)的FM-9000數位無線電系統。 此外,近年獵豹也開始嘗試在兩側機砲砲座各加裝一組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與火砲同軸俯仰,發展成「砲彈合一」的防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