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77系列155mm榴彈砲/射手自走砲

印度陸軍的FH-77B榴彈砲。

換裝52倍徑砲身管的FH-77B改良型。

FH-77家族最新衍生型──FH-77 BW射手型(Archer)155mm 52倍徑輕型自走砲。

(上與下二張)射手型自走砲發射的畫面

 

 

型號 FH-77榴彈砲
製造國/廠 瑞典/Bofors
使用國 瑞典、印度、奈及利亞
尺寸(m) 行軍狀態:長11.6m,寬2.65m,高2.82m

火線高 1.7m
重量(ton) 行軍:11.92

戰鬥:11.91

輔助動力 輔助動力(APU)*1
極速(km/hr) APU:道路8,越野2~4

牽引:70

組員 6
火砲規格 口徑:155mm

倍徑數:39

砲管長:5.89m

水平射界:左右各30度

俯仰範圍:-3~+75度

砲閂:半字動立楔式

使用彈種:榴彈、火箭增程彈、彈底吹氣高爆彈、煙幕彈、 照明彈、M77 榴彈

砲彈重量:42.66kg

射速:爆發3發/12秒,持續6發/分

 

射程:

標準榴彈24km

彈底吹氣高爆彈30km

最小射程2500m

 

精確度

距離公算偏差:1/170

方向公算偏差:18m

──by  Captian Picard


 

除了FH-70之外,瑞典波佛斯(Bofors)生產的FH-77同樣也是西方最出色的155mm榴彈砲系統之一,至1990年代後期還推出自走砲型。

第一代的FH-77A從1960年代開始發展,在1975年定型,採用155mm 39倍徑砲身以及開腳式大架結構,大架分為兩部分,前部裝有一對主車輪與APU輔助動力單元,砲身也由一個轉軸固定在前部,左右各可迴旋30度;後部開角式大架內側各有一個尾架輪。FH77A 式砲管長5890mm ,砲口設有小側孔反衝式制退器,採用向下開啟式的半自動立楔式砲閂,發射機構為電動機械式;砲身中後段兩側設置有雙筒聯合式砲身制退器,活塞桿位於砲身兩側,其外部有箱體保護。與其他155mm火砲相較,FH-77A在結構上較大的區別,在於將平衡機和高低機結合為一體。為了加快射速、減輕人員負荷,FH-77砲身右側設有液壓起重機,將彈頭、藥包吊送至砲尾由人員取用。雖為拖曳式榴 彈砲,FH-77仍擁有APU輔助動力系統,提供有限度的自身機動能力並能進行動力轉向,兩名操作人員可在兩分鐘內完成火砲的戰鬥-行軍狀態轉換工作,大幅增加了戰術運用的便利性。

印度陸軍FH-77B的尾部,砲身右側有一具用來搬運彈藥的起重機。

在1978年,Bofors開始發展改良型的FH-77B,在1980年 進行全砲測試,並投入印度陸軍火砲採購案的競標。與FH-77A相較,FH-77B的主要差異在於使用北約標準砲彈,擁有較長的射程(30km以上),且配備陀螺儀式慣性導航裝置,與砲身瞄準與射控計算裝置連接,使火砲能迅速自動定向,縮短開火前的準備瞄準時間;此外,印度購買的FH-77B採用雙室形式砲口制退器。波佛斯在1986年至1990年總共運交了410套FH-77B給印度陸軍, 並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印度生產1100門此型榴彈砲。未料這樁採購案竟然爆發回扣醜聞,波佛斯被查出曾以5000萬美元賄賂印度當局確保FH-77B中選;這項弊案曝光後,原先預定的技術轉移隨即終止,而波佛斯也被印度官方列入拒絕往來的黑名單,而這件回扣案還間接在印度政壇引發一場影響長達10年的政治風暴。 這件醜聞導致印度陸軍在購入這批FH-77B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購買新的火砲,已經接收的FH-77B的彈藥、零件很快就用罄了;印度雖然一度嘗試仿製FH-77B的砲管與彈藥以恢復這批火砲的運作,但是始終沒有成功,導致這批火砲荒廢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最後,印度只好在1998年重新恢復與波佛斯公司的往來,包括將印度陸軍410輛FH-77B恢復至堪用狀態,並進行技術轉移。1999年夏天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的Kargil爆發軍事衝突,恢復運作不久的FH-77B正好派上用場;當時印度陸軍投入一個砲兵連共六門 FH-77B,戰鬥中展現了良好的射擊精度和威力,在當地約3660m的海拔高度展現出42km的射程。不過由於FH-77B結構複雜、重量較大,無法如印度陸軍81mm迫擊砲或105mm輕型榴彈砲般以分解運輸的方法進入高山陣地,因而無法大量展開運用。至此,FH-77終於擺脫10年前軍購醜聞的陰影,重新在印度揚眉吐氣。除了印度之外,奈及利亞以及瑞典陸軍本身也有使用FH-77B。

 

APS-2000/FH-77 BW L52射手自走砲

FH-77BD自走砲是射手自走砲的前身,由VME A25C 6X6卡車底盤配合FH-77B的砲身組成。

為了取代瑞典陸軍現役的FH-77B 155mm榴彈砲、4140型105mm榴彈砲以及Bandkanon-1C自走砲,波佛斯在1992年展開名為APS-2000的車載榴彈砲系統,以CV-90裝甲車或VME A25C全地形六輪卡車作為載具,搭配發展自FH-77的155mm砲管,並配備先進射控系統與自動裝填系統,射擊時車尾放下助鋤以穩定車身,最大射速高達15~17發/分。相較於簡單而陽春的法國凱薩卡車底盤自走砲,APS-2000自走砲堪稱卡車底盤自走砲的高檔貨色,其整個接戰程序(包括裝填、放下 駐鋤、瞄準、射擊等)完全自動化,車上人員無須下車操作,此外十分強調快速進入/退出陣地的能力。

此計畫一開始由波佛斯自費進行研發,爾後則獲得瑞典國防物資署(Swedish Defence Material Administration)的資助。此計畫初期發展兩種概念驗證原型車:採用VME A25C 6X6卡車底盤的FH-77BD/AD,並在瑞典砲兵學校(Swedish Artillery School)進行測試。一開始FH-7BD採用155mm 45倍徑的砲身,射程約30km,在爆發射速時能在13秒內發射3發砲彈,持續射速則為8發/分。快速反應方面,根據實地測試結果,FH-77BD自走砲從準備到開火之間所需時間低於50秒,在3分鐘內可完成包括射擊準備、發射8發砲彈、停止射擊、駛離陣地500m的接戰程序;此後,波佛斯又為FH-77BD開發了155mm 52倍徑的砲身。至於FH-77AD自走砲則是FH-77BD的裝甲強化型,大幅提昇了乘員的存活率。在1990年代末期,瑞典與法國簽署新一代155mm 52倍徑榴彈砲系統(SPA)的合作發展備忘錄,以APS-2000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研發,成為FH-77 BW L52,隨後便正式命名為射手(Archer)自走砲。頭兩輛射手自走砲原型車於2005年下半陸續投入測試,研發工作於2006年完成。瑞典陸軍目前訂購了24輛射手自走砲,編成兩個自走砲營,全面取代原有的Bandcanon A1履帶自走砲,從2007年中開始量產,2008進入瑞典陸軍服役。

射手自走砲發射的畫面

射手自走砲仍沿用VME A25C 6X6卡車作為底盤,並沿襲FH-77B的砲架、駐退裝置、APS-2000的155mm 52倍徑砲與自動化彈艙系統 ,以及FH-77AD的車體裝甲設計。射手自走砲的整個接戰程序完全自動化,乘員在具有裝甲保護與核生化防護能力的車頭乘員艙內即可 遙控完成所有接戰動作,而且整輛自走砲包含駕駛僅需編制三名人員,只有法國凱薩自走砲的一半。射手自走砲自動裝填系統位於砲尾,總共有20發備射彈,其中20枚彈頭儲存在砲尾左側的彈艙內,砲尾右側彈艙則裝有18枚裝藥,裝填系統包辦裝填與裝藥選擇等所有工作;此外,車體中段的備用彈艙還裝有20發砲彈與裝藥,故全車砲彈攜行量總共為40發。射手自走砲在前13秒可以發射3發砲彈,將自動裝彈機中20發砲彈打完只需兩分半鐘;如果有彈藥補給車支援(尾對尾直接自動輸彈),則一輛射手在1小時內能打掉75發砲彈,在適當射程內的TOT(Time on Target)能力為6發 。不過射手自走砲的裝填系統係跟著砲身一同進行俯仰運動,角度隨時改變,因此有人質疑實戰時這套系統的可靠度將面臨隱憂。 射手的砲身左右迴旋範圍各75度,而且可在迴旋範圍內進行水平射擊來對付2000m以內的目標,這也是凱薩望塵莫及的(凱薩的砲身只能左右轉動各17度)。 射手自走砲的反應速度也非常快,從行進狀態到停車、放下駐鋤、瞄準、發射第一發砲彈,整個過程僅需30秒 ,而在結束射擊到駛離陣地也只需要30秒,快速轉移能力極強。

射手自走砲的155mm 52倍徑砲身在使用現有的彈底噴氣增程彈藥時,射程可達42km左右,如果換用瑞典新研發的XM-982神劍增程彈藥,則射程可增至60km以上,而且彈著誤差減少70%;此外 ,射手字走泡也能使用Bofors與法國GIAT合作開發的BONUS反裝甲攻頂導引砲彈(詳見凱薩自走砲一文)。此外,瑞典還在研發兩種新型砲彈,第一種是次彈徑(Sub-calibre)砲彈,以增加長度、縮小口徑的方式降低阻力,不過彈頭籌載與全口徑彈藥相同,射程達55km;第二種則是縱深打擊(Deep-Attack)導向彈藥,砲彈飛行至彈道最高點時彈體會伸出小翼來增加升力以延長射程,彈頭裝有先進地形影像比對系統,在彈道終端進行地形或目標比對,並控制航向對準目標,射程近100km。瑞典也在研究利用射手自走砲精密 的射控系統以及火砲高精確度之利,搭配新開發的XM-982等增程砲彈,對距離在50km以上的目標以不同彈道快速發射10枚砲彈,讓10枚砲彈同時擊中目標,具有直逼多管火箭的TOT能力。

射手自走砲擁有封閉迴路射控系統,砲口測速雷達在砲彈發射後立刻偵知砲彈飛行資料,接著馬上傳送給車上射控電腦,以修正下一發砲彈的彈道 。此外,射手自走砲還配備軍規資料匯流排與傳輸系統,能同步獲得友軍觀測單位的最新目標資料。除了榴彈砲本身外, 射手自走砲駕駛艙頂部還配備一具猴狐W型(LEMUR W)遙控旋轉武器基座作為基本自衛武器,在駕駛室內便能操作,不必冒險探頭至車外操作。LEMUR W遙控基座能選擇安裝多種不同武器,例如瑞典陸軍選擇使用一門7.62mm機槍,此外也能根據客戶需求換裝12.7mm重機槍或40mm榴彈機槍。整輛射手自走砲車從車頭、駕駛艙、車體中段、砲身與 砲尾的裝彈機都以裝甲外殼包覆,砲尾的大型裝甲外殼外型還經過一定程度的匿蹤設計, 整體外觀相當簡潔而厚實。射手自走砲的裝甲相當完善,全車都能抵擋7.62mm機槍的射擊,底盤足以承受6kg黃色炸藥等級的地雷威力,整體防護能力相當於美國軍規的二級防護;此外,裝甲駕駛室內的空調具有加壓及過濾功能,擁有核生化防護能力。

相較於構型簡單的法國凱薩,射手自走砲除了越野能力、陣地選擇等受到卡車底盤的先天限制外,其餘如射速、自動化程度、射擊性能、砲身迴旋範圍、快速進出陣地能力、短程自衛火力等都直追德國PzH-2000、南韓K-9等新一代履帶自走砲;反觀凱薩只能算是將榴彈砲搬到卡車底盤上的機動能力廉價解決方案,欠缺自動化操作(尤其是自動裝填)、自衛武裝以及裝甲防護能力,射擊時也由於砲身迴旋範圍有限而使操作大受限制。當然,射手自走砲的重量與造價都是凱薩望塵莫及,瑞典陸軍購買射手自走砲的報價已經與俄羅斯IS-152履帶自走砲相當,不過還是比PzH-2000等西方先進履帶自走砲便宜得多。因此對於若干需要汰換老舊履帶自走砲的國家而言,射手自走砲是個相對便宜的不錯選擇,而凱薩在能力上就難以取代傳統的履帶式正牌自走砲;例如,法國陸軍只是將凱薩用來輔助GCT履帶底盤自走砲。 拜VME A25C 6X6全地形載重車之賜,射手自走砲的機動能力十分優秀,道路時速達70km/hr,在積雪1m的地區也能行動,續航距離400~500km,操作成本只有傳統履帶自走砲的1/3。不過也由於VME A25C卡車屬於重量級的底盤,加上全車裝甲與自動裝彈系統,導致整個射手自走砲的戰鬥重量高達30ton,無法如法國凱薩、以色列ATMOS 2000等卡車底盤自走砲般由美製C-130戰術運輸機空運,不過空中巴士開發的A-400M戰術運輸機仍可載運一輛。

早在射手自走砲完成所有研發工作前,波佛斯便積極地將此系統投入外銷市場。在2000年代初期,印度陸軍展開新一代自走砲的競標,需求在400輛左右,而波佛斯也以當時還在測試的FH-77BD原型砲車參加了角逐(當然,這回瑞典方面應該不敢舞弊了),競爭對手包括南非丹尼爾(Denel)G-6自走泡以及T-6砲塔(詳見G-6自走砲一文)搭配印度阿瓊式底盤的神力士(Bhim)自走砲(詳見阿瓊式戰車一文,不過由於南非索價過高,能否順利進行還有待觀察)。印度陸軍打算在2025年前購入1200至1400部牽引式榴彈砲與輪型、履帶型自走砲。在2000年3月,FH-77BD原型車抵達印度進行測試,雙方強調這是個「no-cost,no-commitment」的活動,以降低各方疑慮。然而,由於諸多貪污、內政與經費等因素,印度這個火砲換裝案 經過長期延宕;直到2007年4月,印度陸軍才向27個國外廠商發佈採購180門155mm 52倍徑輪行自走砲的需求徵詢書(RFP);在2008年2月4日,印度國防部再度向國外廠商發出基於8X8全地形車輛輪型底盤的155mm自走砲招標書。依照這份需求文件,參與競標的自走砲射程需達42km,並能發射雷射導引砲彈。投標印度火砲案的設計包括波佛斯FH-77系列的榴彈砲與射手輪型自走砲 、英國BAE System的M-777榴彈砲、法國凱薩自走砲、南非丹尼爾的G-5/2000 155mm 52倍徑榴彈砲以及神力士履帶自走砲、以色列Soltam公司開發的TIG-2002 155mm 52倍徑榴彈砲以及新加坡STK的 飛馬(Pegasus)火砲等等。  

同樣在2000年代初期,丹麥與挪威也在考慮購買射手自走砲,數量均為24輛 ;挪威有意以射手自走砲取代現役日漸老舊的M-109A3GN,而丹麥同時也在考慮購買便宜得多的英國M-777超輕型155mm榴彈砲,因此目前動向未明。此外,澳洲與馬來西亞也對射手自走砲表示高度興趣。 射手自走砲也參與了澳洲從2007年9月公開招標的LANK 17火砲換裝計畫,不過最後在2008年2月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