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馬座輪型裝甲戰鬥車

人馬座八輪裝甲車與公羊戰車、標槍裝步戰車的開發是同步的,三者共用不少關鍵技術。

圖為人馬座RAV反戰車火力支援型,配備105mm主砲,車體與砲塔遍布反應裝甲掛載點。

人馬座的裝甲運兵型,配備一座TC-25型25mm機砲砲塔。

2000年代初期推出的新型人馬座RAV,換裝一座配備120mm低後座力主砲的砲塔。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人馬座裝甲戰鬥車(Centauro)
製造國/廠 義大利/Consorzio Iveco Fiat與Oto Melara
使用國 義大利、西班牙
車體尺寸(m) 反戰車/火力支援型(RAV):全長7.85(不含砲管)/8.56(含砲管)  全寬2.94  全高2.74

裝步戰車型(VBC):全長7.93 全寬3.28  全高2.7

裝甲運兵車型(APC):全長7.93 全寬3.28  全高1.93

戰鬥重量(ton) RAV:25(加裝附加裝甲後:28)

VBC/APC:24

發動機/馬力 Iveco VTCA 6V柴油機*1/512
推重比(hp/ton) RAV:20.5

VBC/APC:21.3

極速(km/hr) 100
續航力(km)

800

乘員 RAV:車員4名

RAV-T:車員4名,搭載步兵4名

VBC:車員3名,搭載步兵6~8名

APC:車員3名,搭載步兵6名

武裝 RAV:OTO-Breda 105mm 52倍徑砲*1,7.62mm同軸機槍*1,7.62mm防空機槍*1,四聯裝80mm煙幕彈發射器*2

VBC:Oerlikon KBA 25mm機砲*1,TOW AGTW反戰車飛彈發射器*2,7.62mm同軸機槍*1,7.62mm防空機槍*1,四聯裝80mm煙幕彈發射器*2

APC:7.62mm或12.7mm機槍*1,可選配80mm煙幕彈發射器

 


 

義大利陸軍在1980年代推出新的防衛架構,其中包括汰換現役各式主要裝備。因此,義大利在1980年代開始發展一系列新型陸軍機械化裝備,包括C-1公羊(Ariete)主力戰車、標槍(Dardo)履帶式裝步戰車,以及本文介紹的人馬座(Centauro)八輪輪型裝甲車系列。依照義大利陸軍參謀本部的規定,新一代義大利陸軍裝甲騎兵旅的裝騎營將以8X8輪型裝甲車作為主要裝備,任務包括武裝偵察、地區維持監視以及一般作戰任務等,這就是人馬座的需求由來。人馬座的承包商同為Iveco Fiat跟Oto Melara(後與Breda合併為OTO-Breda),兩家公司在1984年合組新的公司,同時開發公羊戰車、人馬座裝甲車以及標槍裝步戰車,三者在射控、動力等裝備上擁有相當高的共通程度。在人馬座裝甲車的部分,Fiat負責車輛部分以及動力系統,OTO Melera則為人馬座發展砲塔與武器、射控系統。

人馬座是一種重量級的輪型裝甲車,最早推出的車型是配備105mm主砲的反戰車火力支援型(Reconnaissance Antitank Vehicle,以下簡稱RAV),首輛原型車於1987年1月推出,至1989年共完成9輛原車與10輛預量產型,經過詳細測試並修改數十項細部設計後於1990年起正式量產,1991年正式進入義大利陸軍服役。義大利陸軍最初預計裝備450輛人馬座RAV,不過後來只採購400輛,在1996年交貨完畢。此後,人馬座還發展出VBC裝步戰車型、APC裝甲運兵車型以及指揮車型等,並在2000年代初期推出大幅改良後的新版RAV。除義大利陸軍外,西班牙也在1999年採購22輛人馬座的RAV型,從2000年8月起交貨,西班牙稱之為VRC-105 B1戰鬥偵察車,用於取代裝騎單位中的AMX-30EM2戰車。與義大利本身使用的版本相較,VRC-105 B1增加了西班牙聖塔芭芭拉(Santa Barbara Systemas)公司製造的車身正面的反應裝甲,其餘則完全相同。2002年2月,西班牙宣布追加採購62輛人馬座RAV,由義大利授權西班牙廠商生產,於2004至2006年交貨。

人馬座RAV在原始設計中便定位為提供火力支援的角色,以敵方各型裝甲車輛為打擊目標,而不像大部分他國輪型裝甲車主要被用來搭載步兵或擔任偵察斥候。因此,人馬座的底盤乃專為此種戰術需求而開發,與許多以既有輪型運兵車底盤加裝中/大口徑砲塔的火力支援車相較,由於毋須考量步兵的搭載,故可以設計得較為低矮堅實,也能減少車體的入口數以增強結構完整性,最重要的是可承受高膛壓主砲發射時對車體造成的強大應力;反觀由輪型運兵車修改來的火力支援車受限於車體原始設計或體型噸位不足,只能搭載低後座力、低膛壓的火砲,反裝甲能力比較不足。除了人馬座之外,南非大山貓8X8裝甲車、法國AMX-10RC以及瑞士食人魚-3的10X10等輪型裝甲車也是在原始設計中便定位為武裝偵搜與火力支援,而能配備大部分輪型裝甲車無法擁有的高膛壓反戰車砲。人馬座RAV擁有較厚實的裝甲、與主力戰車同級的射控系統和105mm高膛壓主砲,無論火力、防護力在西方現役八輪裝甲車中都屬頂級,頗受世人矚目。

人馬座採用鋼質全焊接車體,車頭正面為大幅傾斜的楔形,車體兩側具有折角,砲塔表面也向內傾斜,故整體避彈構型頗佳,全車都能抵擋12.7mm子彈以及砲彈破片的攻擊,車頭正面更可防禦20mm砲彈的射擊。人馬座RAV的後段車體側面可加裝裝甲板,保護後兩個車輪的上半緣與懸吊系統。此外,人馬座配備有兼具核生化(NBC)防護功能的空調系統,車內空氣加壓後乘員不用戴上面罩就能在核生化污染環境下作戰,而空調系統則能在酷熱或嚴寒氣候中維持車內溫度,運作範圍從氣溫-30度到+44度(攝氏)。車內人員艙內設有防燃爆滅火系統,發動機艙也設有火警偵測與滅火系統,而位於車頭左側的駕駛艙與一旁發動機艙也有防火壁隔開。動力方面,人馬座配備一具Iveco VTCA 6V渦輪增壓柴油機(標槍裝步戰車也使用同一種引擎,而公羊式戰車的引擎則為同系列的12V版本),最大輸出功率達512匹馬力,故擁有極高的推重比,機動性能十分優秀,最大路速達100km/hr,登坡能力60%,迴轉半徑9m,在不加裝任何配件時可涉渡1.5m的水深。人馬座使用德國Bolzano授權Iveco生產的ZF 5HP 1500自動變速箱,具有五個前進檔與兩個後退檔。人馬座的發動機艙位於車頭右側,其朝下的排氣口裝有特殊遮罩,能降低廢氣輻射的紅外線訊號;發動機與變速箱等組件都整合成單一的動力包件,在野戰環境下能於20分鐘內更換完畢。人馬座採用先進的H構型傳動系統,發動機動力先通過位於車體中線的變速箱的差速器,再透過傳動軸分配給各車輪,此種設計不僅改善車內空間利用效率,更使人馬座的底盤高度降至1.75m。人馬座龐大的車體提供充裕的油料儲存空間,使其擁有800km的續航力,車內油箱為自封式,能降低在遭到小口徑武器擊中後漏油而導致火災的危險。人馬座的第一、第二與第四對車輪都設有轉向機構,方向盤與轉向機構都擁有液壓輔助動力,最小迴轉半徑僅9m。第四對車輪的轉向裝置在時速超過20km後就會自動切斷,以免影響車體穩定性,此外在車身側面加裝裝甲板後也無法轉向。三對轉向輪的轉向機構各自獨立,任一對轉向輪的機構失效都不影響其他轉向輪的運作。人馬座的八個車輪使用獨立懸吊系統,煞車系統全為碟式,並配備中央胎壓控制系統(Central Tyre Inflation System,CTIS)。

以下便分別簡介人馬座的衍生型:

RAV反戰車/火力支援型:人馬座RAV編制四名乘員(車長、駕駛、砲手、裝填手),標準構型下的戰鬥重量為25ton,其原始設計還能容忍再加裝3ton的額外附加裝甲。人馬座RAV配備一座OTO-Breda生產的三人砲塔,由鋼板焊接而成,主武裝為一門OTO-Breda的105mm 52倍徑高膛壓/長行程主砲(最大後座行程達750mm),射程與威力與西方105mm戰車砲同級,配備柵狀砲口制退器、砲身熱套筒、砲身測曲器以及砲膛排煙器,砲座整合有二維穩定系統,可發射北約標準彈藥,包括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等。由於砲塔構型低矮,限制了主砲俯仰角度,人馬座RAV的砲塔頂部中央一塊方形區域還特地加高,以增加主砲俯角;即便如此,人馬座RAV的主砲俯仰範圍還是只有從-6度至+15度,略低於一般主力戰車。人馬座RAV共攜帶40發105mm砲彈,其中14發儲存於砲塔後段的彈艙內(5枚在砲塔籃底板,9枚位於砲塔後方),另26發則分別存放於車尾戰鬥室兩側的可拆式儲彈架內,車內人員由車尾戰鬥室的側開式尾門進出車體。除了主砲之外,人馬座RAV也配備兩挺MG-42型7.62mm機槍,其中一挺安裝在車長艙蓋左側的槍架上充當防空機槍,另一挺則作為同軸機槍;此外,砲塔兩側各有一組四聯裝煙幕彈發射器。人馬座RAV有一種CDS構型,將車體後段兩具儲彈架拆除,僅搭載16發砲彈(14枚位於砲塔,2枚位於車尾艙內),騰出的空間用來加裝座椅,容納一個近衛戰鬥步兵伍CDS(close defence section,編制4人),使此車能擔負戰鬥偵察任務。只要拆換座椅與儲彈架,並在車尾戰鬥室內增加一根NBC防護空調系統導管,RAV與CDS便能調換角色。義大利陸軍目前約有150輛人馬座RAV保持為CDS構型,而每輛人馬座RAV在交貨時都附有這種可拆式座椅,故能依據戰術需求隨時調整其角色。

人馬座RAV的射控系統亦領先絕大部分的輪型裝甲車,配備與義大利新一代公羊主力戰車、標槍裝步戰車同系列的新型共同構型模組化戰車射控系統(Tank Universal Reconfigurable Modularfirecontrol System,TURMS),由Galileo Avionica公司研發,以一套先進數位彈道電腦為核心,連結砲手瞄準儀、砲身穩定儀、大氣感測裝置、砲身測曲裝置與車體姿態感應器等次系統,根據各次系統的資訊與使用彈種計算最適當的發射參數,使人馬座RAV日/夜間行進間射擊以及獵殲(Hunter/Killer)能力。砲手瞄準儀整合有紅外線熱影像儀(有4倍與12倍兩種放大倍率)、雷射測距儀、5倍放大光學瞄準儀以及二維穩定儀,熱影像儀的畫面能傳至車長的螢幕上;而車長則擁有一具穩定式全週界日間光學瞄準儀,具有2.5與10倍兩種放大倍率。為了防止觀測/射控系統完全失效,人馬座還有一具備用的OG C-102同軸管狀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此外,砲塔頂端可加裝雷射警告系統,在遭到敵方雷射標定器鎖定時能警告乘員。雖然人馬座RAV具有行進間射擊能力,但義大利陸軍在戰術上仍比較喜歡將將其停在掩蔽良好的固定陣地裡射擊,顯然對於重量較輕、車幅較窄且輪胎接地面積有限的輪型裝甲車而言,要承受105mm高膛壓火砲的發射應力還是有些吃力,行進間射擊很可能因而準頭降低或威脅到車體穩定性。

在1992年,8輛人馬座RAV隨著義大利陸軍派遣至索馬利亞執行維和任務。為了強化近戰能力,這8輛人馬座在車長出入口附近追加一挺MG-42 7.62mm機槍,而車頂兩挺MG-42機槍都加裝防盾,改裝後這批人馬座RAV被稱為IFOR構型。這8輛人馬座IFOR在索馬利亞操作的前4個月中,每車平均行駛距離達8400km,但都未傳出任何重大問題,足見其性能可靠良好。次年義大利陸軍以公開招標的方式向英國RO防衛公司(後被BAE購併)訂購20套ROMOR-A反應裝甲,以螺栓固定的芳是安裝在人馬座RAV的砲塔正面、側面、頂部以及車體後方,其中一部份ROMOR-A裝甲交貨後直接送至索馬利亞,供當地的人馬座IFOR使用。此外,OTO本身也為人馬座開發了附加裝甲套件,安裝於砲塔前方、側面以及車體後半段側面,以強化對抗高爆穿甲彈與小口徑機砲的能力。

在2000年初,美國向義大利陸軍租借了16輛人馬座RAV進行測試評估(其中4輛為CDS構型)配備於新組建的SBCT裝甲旅,用來填補史泰克裝甲車系中的MGS機動砲系統(同樣配備105mm戰車砲)服役前的空缺(MGS到2005年才會進入服役階段),同時也進行一連串操作測試。此外,奧地利與西班牙合作研發的ASCDO履帶裝步戰車也能選擇配備人馬座RAV的105mm砲塔,奧地利史泰爾(Steyr-Daimler-Puch)已經在2000年代將此砲塔整合在ASCDO底盤並進行測試;此外,史泰爾也一併引進南非丹尼爾(Denel LIW)設計的LMT-105型105mm高膛壓主砲砲塔以及美國通用動力陸地系統(GDLS)為史泰克MGS機動砲車開發的低輪廓105mm高膛壓主砲砲塔,安裝在ASCDO底盤上測試。配備人馬座RAV砲塔的ASCDO重量達29.5ton,比配備LMT-105者重1ton,但人馬座的TURMS射控系統比LMT-105的裝備更精良,故獲得極佳的測試成績。

在2012年中旬,消息傳出俄羅斯在測試半人馬座的105mm和120mm突擊砲,如果滿意則可能會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俄羅斯生產,裝備俄羅斯陸軍。

VBC裝步戰車型:人馬座VBC編制三名車員(車長、駕駛、砲手),車身後段能搭載6至8名步兵。為了搭載步兵,人馬座VBC的車體經過修改,車體長度與寬度均略為增加,輪軸軸距拉長,步兵艙也略為加高,並在車體兩側安置裝甲側裙(值得注意的是其側裙遮蔽範圍涵蓋後三對車輪,表示人馬座VBC僅能靠著第一對車輪進行轉向,如此轉彎半徑就會增加),車尾艙門改為動力升降的向下開啟式坡板以利步兵快速上下車,不過坡板上仍設有一個側開式艙門。人馬座VBC車身設有五個供車內步兵向外射擊的射口,其中車身兩側各二個,車尾坡板艙門上也有一個。人馬座VBC裝備一座與標槍裝步戰車相同的OTO-Breda製TC-25型「Hitfist」雙人旋轉砲塔,主武裝為一門Oerlikon KBA 25mm機砲,射速達600發/分,採用雙重給彈系統,能選擇高爆曳光彈(HEI-T)或脫殼穿甲彈(APDS-T),砲塔內儲存有200發25mm砲彈;此外,砲塔兩側還能各加裝一具美製單管TOW ATGW或法製米蘭(Milan)反戰車飛彈發射器,副武裝則為一挺7.62mm同軸機槍與一挺7.62mm防空機槍,砲塔兩側各有一組四聯裝80mm煙幕彈發射器。人馬座VBC的原型車配備與RAV型相同的TURMS觀測/射控系統,不過車長席並未裝設用來顯示砲手熱影像儀的螢幕。首輛人馬座VBC的原型車於1996年推出,總計有三輛原型車交由義大利陸軍進行測試,義大利陸軍最初預計採購240輛人馬座VBC,但是此計畫在2003年9月義大利國防預算遭到刪減後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

此外,OTO-Breda利也為人馬座VBC發展出新的T-60/70A雙人砲塔,配備一座OTO生產的60mm70倍徑主砲,設有砲膛排煙器但無砲口制退器,俯仰範圍介於-6度至+40度,能使用高爆曳光彈(HE-T)以及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T),威力足以對付主力戰車以外的任何裝甲戰鬥車輛。其中,APFSDS-T砲口初速達1680m/s,能穿透2000m外傾斜60度的200mm鋼板;而HE-T砲口初速則有1000m/s,引信能依照目標性質不同而選擇近發、定時或撞擊等三種引爆模式,破片殺傷範圍達660平方公尺。60mm主砲砲尾兩側各有一具容量8發的電力驅動自動裝填儲彈鼓,分別裝填HE-T與APFSDS-T,發射時的彈種選擇由砲手控制;萬一發生故障,此套裝填系統還有人力操作的備用模式。除了彈鼓內的16發外,砲塔內還存有另外16發60mm砲彈。砲尾的自動滑楔式砲拴在發射前由人力開啟,其後裝填、擊發、退殼等射擊循環動作皆為全自動。除了60mm砲之外,T-60/70A砲塔還設有7.62mm同軸機槍以及車長機槍各一,包含同軸機槍的200發在內,砲塔內共可儲存1000發7.62mm機槍子彈;此外,也可因應客戶需求在砲塔兩側加裝反戰車飛彈發射器。T-60/70A砲塔以鋼甲焊接而成,能抵擋14.5mm機槍彈藥以及砲彈破片,砲塔正面加裝附加裝甲後更可抵擋30mm穿甲彈。換裝T-60/70A砲塔的人馬座VBC可搭載6名步兵,步兵艙的空間亦可備用來攜帶更多車用彈藥。除了人馬座之外,T-60/70A砲塔也能加裝在VCC-80標槍式裝步戰車上。

APC裝甲運兵車型:此為人馬座VBC的簡化版,換裝一座開放式單人槍塔(其上可加裝一挺7.62mm或12.7mm機槍)或OTO-Breda新開發的遙控槍塔。人馬座編制三名車員(車長、砲手與駕駛),步兵攜帶量增至10名,射口配置與人馬座VBC相同。

指揮車:於2004年歐洲陸軍展首度推出。此車型衍生自VBC型,乘員艙略微加高,取消步兵射口,車內裝有指管通情器材,車尾頂部還設有一具伸縮式桅杆,其上可加裝天線或偵測裝備。武器方面,人馬座指揮車的車長席配備一具OTO-Breda生產的HITROLE 12.7mm遙控機槍塔。

新一代人馬座RAV:從1998年起,IVECO與OTO-Breda開始研究人馬座未來性能提升的計畫,以因應未來25年內的戰術需求,首輛原型車於2002年正式出廠。此種新一代人馬座RAV最重要的改良就是換裝OTO-Breda新開發的Hitfact砲塔以及120mm 45倍徑滑膛砲;在此之前,並沒有任何輪型裝甲車膽敢搭載120mm砲塔。此種新型120mm 45倍徑滑膛砲改良自OTO-Breda先前為C-1公羊戰車開發的120mm 44倍徑滑膛砲,採用最新科技的高伸展性鋼材製造,故雖然砲管長度增加,重量卻只有2500kg,比公羊戰車的主砲輕了700kg,也只比原本人馬座RAV的105mm砲增加400kg。此種120mm 45倍徑滑膛砲能發射北約制式120mm彈藥,砲管採用自緊與鍍鉻等技術處理,能承受1000bps的膛壓,並配備砲身隔熱套筒、砲膛排煙器以及全新的胡椒罐式砲口制退器,制退效果達25%至30%,550mm的最大後座行程反而比人馬座原有的105mm 52倍徑砲還低,不過後座力還是比較大。Hitfact砲塔內配備9發120mm砲彈,車尾戰鬥室另存有26枚;由於儲彈架體積需增加以容納120mm砲彈,使得由砲塔通往車尾艙門的通道變窄。OTO-Breda也正在為此型120mm主砲開發一種自動裝填系統,屆時Hitfact砲塔內的人數將從現有的3人降至2人。除了換裝120mm主砲之外,Hitfact砲塔的車長防空機槍也升級為12.7mm,砲塔正面兩側也各加裝一組四聯裝法製Galix 80mm多用途自衛投射系統。未來Hitfact砲塔還可望換裝研發中的車長遙控機槍塔,與全週界瞄準器整合在一起,能避免車長因探頭出車外觀測、操作機槍而遭受傷亡的情況。OTO-Breda還在開發一種輕量化的105mm 52倍徑戰車砲,採用與前述120mm 45倍徑砲一樣的新技術,重量僅1900kg,可加裝於任何配備英製L7、美製M-68 105mm砲的戰車上,也能配備於現有的人馬座或Hitfact砲塔。

除了破天荒地使用120mm滑膛砲外,Hitfact砲塔的另一重要改良是重新設計其裝甲配置,揚棄本來的鋼製結構,基本結構改由鋁合金焊接而成,外部再附加適形鋼質、複合材料製的模組化裝甲板,如此不僅在提升防護力的同時減輕砲塔重量,未來有更先進的附加裝甲問世時也能輕鬆升級。除了新的裝甲之外,Hitfact砲塔尾部也加裝具有防護效益的金屬網板製儲物架,能提前引爆敵方高爆穿甲彈藥。此外,Hitfact砲塔以全電動伺服機構取代原本的液壓裝置,降低了火災的危險。經過種種減重努力後,配備120mm主砲的Hitfact砲塔基本重量達5.8ton,只比原先105mm砲塔增加0.7ton;而Hitfact砲塔附加裝甲後只有6.6ton,原來的砲塔則會攀升至7.5ton。Hitfact砲塔內配備改良後的TURMS射控系統,處理器、軟體、熱影像儀都經過升級,並增新增戰場管理功能以及GPS衛星定位接收器,大大地增強指管通情能力,使整個部隊的作戰效率得以提升。雖然Hitfact砲塔有極大的改良,但砲塔環直徑與配接規格仍與原先相同,故能輕易整合至現有的人馬座RAV底盤上。此外,人馬座的發動機改良計畫也在進行,將加裝環繞燃油噴射系統,使其最大馬力增加至598匹,而懸吊系統也經過改良。新人馬座仍沿用原本的車體與底盤,並未多做修改,主要的差異是車體外部可全面加裝適形裝甲板。新人馬座在一般情況下的戰鬥重量約25.4ton,只比原本人馬座RAV略高;加裝附加裝甲後,新人馬座的重量增至28ton,全車都能抵擋14.5mm穿甲彈,正面能抵擋60度角之內射來的25mm翼穩脫殼穿甲彈,未來還將配備防護力更強的模組化裝甲套件。

測試中的人馬座155mm 39倍徑自走砲型。

除了前述衍生型外,義大利也在2000年代後期嘗試於人馬座底盤上加裝155mm 39倍徑榴彈砲進行測試,作為未來義大利陸軍新一代高機動輕型自走砲的可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