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X-30主力戰車
二次大戰結束後,法國主力戰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奉行機動力至上、
裝甲可犧牲的原則,1960年代推出的AMX-30就是個典型。
在沙漠操作的AMX-30,注意車長槍塔設計。
採用AMX-30戰車底盤的GCT 155mm自走砲。途中的GCT屬於沙烏地阿拉伯陸軍。
GIAT在2000年代為AMX-30推出的匿蹤套件,此構型稱為AMX-30DBC。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 AMX-30主力戰車 |
製造國/廠 | 法國/GIAT |
使用國 | 法國、智利、賽浦路斯、希臘、西班牙、委內瑞拉、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車體尺寸(m) | 全長6.70(不含砲管) 全寬3.1 全高2.85 |
戰鬥重量(tonne) |
早期型:36
後期型:38 |
發動機/馬力 | Hispano HS-110多燃料引擎*1/720(一般型)/620(AMX-30S) |
推重比(hp/tonne) |
早期型:20
後期型:18.95 AMX-30S:16.3 |
極速(km/hr) |
一般型:65
AMX-30S:60 |
續航力(km) | 500 |
乘員 | 4 |
武裝 | 主武裝:GIAT CN-105-F1 105mm 56倍徑旋膛砲*1 |
次武裝: 12.7mm同軸機槍*1(早期型裝備,後被雙聯裝20mm機砲取代) M-693 20mm雙聯裝同軸機砲(後期型裝備,早期型日後也以之取代原有12.7mm同軸機槍) F1 C1 7.62mm防空機槍*1 四聯裝煙幕彈發射器*4 |
主要資料、數據來源:全球防衛雜誌──95~96世界主戰車年鑑。
前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法軍採取明顯而偏執的守勢作為(根據一次大戰中的壕溝戰經驗),構築了企圖完全阻敵於外的馬奇諾防線──由一大堆大量鋼筋混凝土永備火力堡/地下電車聯絡運輸網路以及舒適的人員起居設施構成。為了配合守勢作戰,法國的戰車以防護力至上,火力次之,機動力則可以毫無限度的犧牲;反正都在固定的防備工事周邊作戰,機動力可說是無用武之地。因此,二次大戰時代的法國戰車簡直是「移動城堡」。眾所周知,法軍由於拘泥守勢而兵敗如山倒──納粹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完全避開馬奇諾防線正面的四十多個滿編法國師,從地形險惡、法軍防備薄弱的阿登森林長驅直入,閃擊戰的矛頭迅速深入法國心臟地帶,而遲鈍的法國陸軍根本無法應付這個意想不到的狀況;45天之後,法國這個世人眼中歐陸頭號強權向納粹繳械投降,此時馬奇諾防線上卻仍有大批動彈不得的法軍,甚至有許多永備火力點未曾遭受攻擊!二次大戰結束後,法國認為當初正是這種消極的守勢思想才導致慘敗,必須徹底加以扭轉。因此,戰後法國戰車的哲學完全顛倒過來──機動力放第一,重視火力,而僅具有基本防禦能力就可以了。導致這種思想的另一個主因是戰防武器的進步,當時還沒有複合裝甲、反應裝甲等高科技裝甲,傳統鋼質裝甲面對新一代武器時越來越力不從心,法國遂悲觀地認為就算增加裝甲的厚度,遲早也會被新一代的武器擊穿,更何況裝甲不可能無限制地加厚;還不如降低戰車的體積重量來減少被彈面積,並且以高超的機動能力避免遭敵方武器命中。因此,法國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以較輕型的戰車為主要發展對象。二次大戰以後,法國第一種推出的戰車是超輕型的AMX-13,這只能算是一種驅逐戰車;爾後法國陸軍在1950年代開始研發真正的新一代主力戰車──本文所介紹的AMX-30,同樣也是機動力至上、火力充裕而僅有基本裝甲,與同時期動輒四、五十噸的英製百夫長、美國M-47/48大異其趣。 起源 1956年,法國與西德達成協議,共同發展一種重約30ton、配備105mm主砲、採用氣冷多燃油引擎的新一代主力戰車,以取代這些國家當時陣中已顯老舊的美製M-47/48戰車,而義大利也在1957年加入此一計畫。在最初的協議中,德國與法國將各自推出一種設計,經過評比後擇一成為德、法、義三國的共同主力戰車。雙方的設計都在1960年代初期定案,西德的作品是豹一式,而法國則為AMX-30。不過此計畫隨後便遇上雙方有所歧見、利益擺不平的情況,終於在1963年宣告拆夥,各德法自採用自家的產品(義大利日後則選擇了豹一戰車)。GIAT共製造9輛AMX-30的原型車,其中第一批兩輛在1960年推出,配備620馬力的發動機;而第二批七輛則換裝720馬力的發動機。在1963年,AMX-30與豹一的原型車一起在法國梅利坎(Mailly de Camp)、布爾格(Bourges)、薩托里(Satory)以及西德梅本(Meppen Ranges)等測試場進行評估。AMX-30從1966年起量產,1967年正式進入法國陸軍服役。 早期型AMX-30/AMX-30S 誠如前述,AMX-30是一種重量較輕的主力戰車,戰鬥重量約36公噸(tonne),相較於同時期英、美主力戰車實在是差了一大截,就連與AMX-30頗有淵源的德國豹一也超過了40ton;不過相較於M-41等真正的「輕」戰車,AMX-30還不至於如此「瘦弱」。AMX-30採用焊接車身,砲塔則為龜甲型的鑄造式。以一般對主力戰車的印象,AMX-30的防護力實在是薄弱得不像話,車頭裝甲厚70mm,砲塔正面最厚處也僅81mm,最厚實的正面裝甲頂多也只能抵擋30mm砲彈的射擊。所以從1983年起,法國還是為AMX-30的砲塔正面、側面與頂部附加更多裝甲。AMX-30配備全車加壓式核生化(NBC)防護系統,能防止車外受污染的氣體進入車內。動力方面,AMX-30使用一具Hispano HS-110水平對置12缸多燃料引擎,搭配一具5SD-200D變速箱,可輸出720馬力,最大路速達65km/hr,最大越野速度達45km/hr,這在當時是第一流的機動力,龐大笨重的英美主力戰車絕對無法想像。引擎室與戰鬥室之間設有防火隔板,具有隔熱與安全防護的作用,車上還有自動滅火系統。AMX-30的懸吊系統為扭力桿式,此外由於車體較短,僅設有五對承載輪,其中第一、第五對承載輪還裝有液壓避震器補強。在沒有任何附加配件下,AMX-30能涉渡1.3m的水深,在加裝一般配件後則能涉渡2m的水域,加裝呼吸管後則能通過4m深的水域。此外,AMX-30還擁有電動加油幫浦以及加熱器等裝備,野戰維修時動力裝置可於3小時更換完畢。 除了重視機動性之外,AMX-30也相當強調火力。由於當時華約裝甲部隊享有龐大的數量優勢,北約戰車勢必得增加火砲射程與威力,並強調第一發命中率,以快速地摧毀較多蘇聯戰車。AMX-30配備一門GIAT製造的CN-105-F1 105mm 56倍徑旋膛砲,與當代西方主力戰車的主流口徑同步,砲身配備熱套筒來防止砲管受熱彎曲變形,砲管俯仰範圍-8∼+20度。為了追求內彈道性能,CN-105-F1並未設置砲膛排煙器,改從戰鬥室內以壓縮空氣將開火後充斥於砲管的煙硝吹除,這種設計直到1990年代新一代的雷克勒戰車也沒改變,成為法國戰車砲的一大特色。CN-105-F1能使用北約標準的彈藥,包括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T)、高爆穿甲彈(HEAT)、爆震榴彈(HEPT)、照明彈以及煙霧彈等,發射穿甲彈時的砲口初速為1500m/s。AMX-30共儲存47發105mm砲彈,19發儲放於砲塔內(其中18發放在砲塔尾部的彈艙),其餘28發則置於駕駛席右後方的車體內。副武裝方面,AMX-30配備一挺F1C1 7.62mm車長用防空機槍,安裝於TOP-7車長旋轉槍塔內,備彈2050發,車長可封閉在旋轉塔裡操控這挺機槍,免於遭受輕兵器的威脅;而早期型的AMX-30使用一挺12.7mm同軸機槍,載彈1050發,日後則換為雙聯裝M-693 20mm同軸機砲(備彈470發)。M-693機砲最大射程1500m,最大砲口初速1250m/s,能與主砲砲座連動俯仰或單獨俯仰,單獨俯仰的範圍為-8∼+40度。此外,砲塔兩側各裝有兩組四聯裝煙幕彈發射器。 射控與觀測方面,早期型AMX-30使用的是傳統的光學式觀測裝置以及主動紅外線夜視設備。車長擁有一具M-270車長三菱型鏡頭,整合有M-267日間光學瞄準儀與OB-23-A紅外線望遠鏡,用於主砲以及20mm同軸機砲的瞄準;其中M-267擁有10倍的放大倍率,OB-23-A則有4倍的放大倍率。位於M-270右側就是7.62mm車長防空機槍,機槍架上裝有一具配合機槍使用的PH-9-A白光/紅外線探照燈,白光/紅外線照射距離分別是500/700m,也用於搭配OB-23-A在夜間使用。砲手則擁有一具M-271日間光學瞄準儀,夜間作戰時能以OB-17-A紅外線夜視鏡取代,OB-17-A在夜間搭配位於砲盾左側的PH-8-B白光/紅外線兩用探照燈,可達800m的有效偵測距離。測距方面,AMX-30配備一具SOPELEM公司的M-208光學測距儀,擁有600~3500m的有效使用距離,並可當作6倍或12倍率放大瞄準儀使用。此外,AMX-30的TOP-7車長小砲塔四周裝有10具涵蓋360度的M-268潛望鏡,砲塔上另裝有3具M-223潛望鏡,靠右的一具供車長使用,左邊的兩具則給裝填手使用。駕駛席艙蓋上設有三具潛望鏡,中央的一具可換成TH-97478星光夜視器或者0OB-16-A紅外線望遠鏡。AMX-30上另有一具OB-24-A手持式紅外線望遠鏡,用來搜尋敵方的紅外線探照燈。火砲控制方面,AMX-30使用一套CH-27-1S主砲液壓瞄準控制系統,主砲俯仰由一具液壓套筒吸震器控制,砲塔旋轉機構則為一具液壓系統。最早期的AMX-30並未配備主砲穩定系統,直到1970年代才追加雙向液壓/電動砲身穩定裝置,使其具備行進間射擊能力。 為了打開中東市場,法國推出了名為AMX-30S的衍生型,強化在沙漠環境的運作能力並改良射控系統。AMX-30S的引擎設有防塵罩,引擎功率降至620匹馬力,最大速度降至60km/hr。AMX-30S換裝CILAS/SOPELEM公司的EMM-409瞄準儀,放大倍率達8倍;此外,換裝放大倍率4.5倍的紅外線夜視鏡,以及有效距離達400~10000m的雷射測距儀。AMX-30S曾外銷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國家。 改良型:AMX-30B2 圖為1980年代推出的AMX-30B2,射控系統大幅更新,砲塔上加掛大量高爆反應裝甲。 1980年代初期,法國針對AMX-30進行大幅改良,推出了AMX-30B2,從1982年起進入服役。AMX-30B2的改良重點為射控系統,此外動力與火力也有所提升。AMX-30B2配備由AMX-APX與Tarbes發展的M-581 COTAC自動化射控系統(Automatic Fire Control System),此系統包括與砲身連動、具有二維穩定基座、放大倍率為10的SOPELEM製APX M-544砲手瞄準儀、CILAS發展的APX M-550(TCV-80)雷射測距儀(有效距離達10000m)、APX M-579電子控制裝置以及由計算機控制十字線的APX M-421光學瞄準組件傾斜感測器等,此外砲手還擁有一具M-282光學測距/觀測儀、一具M-223固定式潛望鏡以及一具可將影像傳至砲手、車長顯示器、有效距離1000m的夜間微光電視攝影機。接戰時,砲手先透面板將彈種、橫風風速、溫度、角度等資料輸入COTAC系統,該系統再透過各感測器取得目標距離、高低、方位角速度與砲塔傾斜等資料,最後計算出射擊參數,整個過程所需時間約10秒;此外,砲手瞄準儀內建的電腦還能將處理目標方位、俯仰角度的修正量,在日間傳給砲手光學瞄準儀,夜間則傳給微光攝影機。AMX-30B2的車長則擁有一具全週界瞄準儀,整合有一具M-591-02潛望鏡以及OB-49單眼望遠鏡,此外車長還有一具放大倍率為8的M-496望遠鏡。此外,裝填手席也增設一具可轉動的M-282潛望鏡,而駕駛的夜視系統則升級為OB-31-A星光夜視鏡。總而言之,AMX-30B2的射控系統自動化程度較原先大幅提高,測距工作也由於換裝雷射測距儀而更加快速精準;不過由於沿用星光夜視器或者需要紅外線光源的紅外線望遠鏡等較傳統的夜視設備,所以AMX-30B2的夜戰能力仍遜於配備紅外線熱影像儀的美國M-1、德國豹二、英國挑戰者-1等1980年代推出的最精銳西方戰車。 火力方面,AMX-30B2能使用新研發的OFL翼穩脫殼穿甲彈,砲口初速提高為1525m/s,有效射程達2000m以上,能貫穿厚度370mm以上的傳統裝甲。動力方面,AMX-30B2換裝更靈敏的新型ENC-200液壓/機械綜合式變速箱(由電動/液壓系統控制,擁有五個前進檔以及五個後退檔)以及新扭力桿,使越野能力提高,此外,AMX-30B2也經過前述的裝甲強化措施 ,故戰鬥重量增至38 tonne。全新生產的AMX-30B2只有271輛,法國陸軍另將半數早期型AMX-30提升至AMX-30B2的水準。在1990年代,法國陸軍開始為AMX-30加裝GIAT在1993年推出的高爆反應裝甲(ERA)以強化防護能力,此種裝甲對抗RPG之類成形裝藥彈頭的效果極佳,而且即便遭到30mm機砲擊中也不會被誘爆。 生產銷售以及衍生型 AMX-30系列從1966年開始量產,一直持續至1985年以後,總產量達2300輛,其中1250輛配備於法國陸軍,其他則出口給智利(21輛)、賽浦路斯(50輛)、希臘(190輛)、西班牙(299輛)、委內瑞拉(81輛)、卡達(24輛)、沙烏地阿拉伯(29輛)、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4輛)(不過這等外銷成績遠不如西德豹一);其中,西班牙在1974年獲得法國授權自行生產280輛AMX-30(另外19輛是法國原裝進口),西班牙在近年來選擇了其中210輛提升為AMX-30EM2,換裝德製MTU MB-883 Ka-501柴油機(850馬力)、新型LSG-3000自動變速箱以及由美國休斯製造、與M-1戰車同級的MK-9射控系統以及STV-02被動夜視系統,此外加掛西班牙自製的高爆反應裝甲,目前是AMX-30中最先進的版本;而委內瑞拉則在1988年與比利時SABAC公司簽約,為該國AMX-30進行改良,換裝整合有雷射測距儀以及多種感測器的新射控系統、美製AVDS-1790柴油機等,極速與續航力都有增加。此外,GIAT還生產了約1100輛以AMX-30為底盤的衍生型,包括: 1.AMX-30D ARV裝甲回收車:用於構築工事、維修戰車(包括吊裝動力包件)或者拖救拋錨的戰車,戰鬥重量38ton,除了主發動機之外另有一具輔助動力系統。AMX-30D車頭有一具能推土或支撐地面的液壓鏟,車身右側則有一具能舉升1500kg重物的液壓起重機,使用時車頭液壓鏟必須用來支撐地面。使用標準AMX-30底盤的ARV型號是AMX-30DI,使用AMX-30S底盤的則是AMX-30D(S) 2.AMX-30HS AVLB裝甲架橋車:戰鬥重量42ton,搭載一座伸展長度達22m、可承載50ton車輛的剪式橋,可在5分鐘內架設完成。此車在1969年推出,之後僅有沙烏地阿拉伯採購。 3.AMX-30BDG戰鬥工兵車:由AMX-30B2的底盤修改而來,原本預計用來取代法國陸軍原有的AMX-13VCG,配備液壓鏟、液壓絞盤、鬆土用的液壓工作臂等,並配備7.62mm機槍、四具煙幕彈發射器、一具142mm破壞彈發射器、四具佈雷器(配備六枚139mm反戰車地雷)等眾多武裝以破壞敵方工事,曾在1987年完成兩輛原型車,不過最後並未獲得訂單。車上有三名人員,分別是車長、駕駛、工兵。 4.155GCT 155mm自走砲:1978年起進入法國陸軍服役,以AMX-30的底盤搭配GIAT自製的155GCT AUF1 155mm 39倍徑自走砲,配備全自動裝填系統,最大射速達8發/分,車上載彈42發,標準彈藥射程約23.5km。除AMX-30外,155GCT砲塔還可安裝在其他底盤上。除了法國陸軍裝備273輛之外,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與伊拉克也曾採購155GCT自走砲。法國陸軍在1999年與GIAT簽約,對部分155GCT AUF-1進行現代化改良。在最初的計畫中,法國陸軍打算對174輛AUF-1進行升級,要項包括換裝Thales研發的ATLAS射控系統(用於新一代凱薩155mm輪型自走砲)、導航、砲口自動定向、砲口初速偵測雷達以及新型模組化彈藥/裝藥裝填系統,砲塔內的乘員由原先三人減至二人;此外,底盤也經過翻新,換裝雷諾E9柴油機、ENC-200變速箱以及新的懸吊系統;此外,其中70輛AUF-1除前述改良外,將進一步修改砲塔,換裝一門155mm52倍徑火砲,擁有新設計的搖架、螺旋砲閂、駐退復進系統以及雙板衝擊式砲口制退器,最大爆發射速提高至10發/分,此型號稱為AUF-2。AUF-2的砲塔內能存放42發155mm砲彈以及180個裝藥,車體內則可儲存20個。不過在2003年,法國陸軍縮減了AUF-1升級計畫的規模,將更多經費挪用於新購凱薩自走砲。目前法國陸軍計畫先對70輛AFU-1進行升級,但在獲得進一步經費之前,先不換裝155mm 52倍徑砲。 5.AMX-30羅蘭(Roland)防空飛彈發射車:搭載羅蘭防空飛彈系統以及10枚備射彈,用於保護地面部隊免於低空飛行器的攻擊。 6.AMX-30SA 30mm軍刀式(Sabre)防空砲車:以AMX-30的底盤與Thomson-CSF的TG-230A防空砲塔組合而成,此砲塔正前方裝有兩門831型30mm防空機砲,偵測裝備為Thomson-CSF生產的綠眼(Green Eye)搜索/追蹤雷達、SAGEM公司的VASSYLA光學瞄準儀以及一具雷射測距儀,射控核心為Thomson-CSF生產的射控電腦。每門30mm機砲最大射速650發/分,車上兩個彈藥艙共攜帶1200發砲彈;而綠眼雷達則擁有15km的搜索距離以及5km的測距距離。外銷方面,沙烏地阿拉伯曾向法國採購53輛此種防砲車。 7.AMX-30響尾蛇防空飛彈車:此飛彈系統可提供全天候的低空防空保護,反應速度快且命中率高。每套車載響尾蛇飛彈系統包括雷達車與飛彈車各一,均使用AMX-30的底盤:雷達車負責搜索目標與射控,裝有一具搜索雷達與射控電腦,而飛彈發射車的砲塔上則裝備一具追蹤雷達與兩具發射管(分別位於砲塔左右側),車上總共攜帶六枚響尾蛇防空飛彈,再裝填以人力進行。沙烏地阿拉伯曾向法國採購此種機動響尾蛇飛彈系統,包括36輛雷達車與73輛飛彈發射車。 8.AMX-30冥王(Pluton)地對地飛彈發射車:
採用AMX-30底盤的冥王飛彈發射車。 搭載一具冥王飛彈發射器。冥王飛彈是法國自行研發的地對地戰術飛彈,性能與同時期美國陸軍的長矛飛彈類次,可用傳統或核子彈頭。 9.AMX-30駕駛訓練車:取消了原有的砲塔,專供駕駛訓練用。
AMX-32/40
由AMX-30放大改良而來的AMX-40主力戰車,並未獲得法國陸軍的採用。 繼AMX-30之後,GIAT繼續研發了AMX-32戰車,動力系統與武器與AMX-30B2相同,不過車體前部與砲塔都予以重新設計,使得前方裝甲更為厚實,戰鬥室空間也有所加大。強化防護能力後,AMX-32的戰鬥重量增至39.7ton,推重比也降至17.9hp/ton。不過法國陸軍並沒有採用AMX-32,使該車並未付諸量產。 在1983年,GIAT推出了AMX-40,外觀雖與AMX-32類似,不過實際上砲塔與車體都重新設計,車身延長,承載輪增為六對,車體正面配備複合裝甲,兩側路輪並設有側裙,車內配備燃爆抑制系統與NBC防護裝置,防護能力大幅強化,車體重量也上升至43ton。尺寸方面,AMX-40長10.04m(含砲管),寬3.36m,高2.86m。動力方面,AMX-40配備Poyand V12X水冷柴油機,搭配ZF LSG-3000自動變速箱,最大功率為1100馬力,推重比為25hp/ton。AMX-40另一項重要改良就是換裝一門GN 120 G1型120mm滑膛砲,火力大幅增強,車上攜有38發砲彈;次武裝則為一挺M-621 20mm同軸機砲以及一挺NF-1 7.62mm車長防空機槍,兩者備彈分別為1150與2070發,此外砲塔兩側各有一具Galix 六聯裝多用途自衛投射系統。射控方面,AMX-40使用與AMX-30B2相同的COTAC射控系統,包括車長全週界瞄準儀、附有Nd/YAG雷射測距儀與二維穩定的砲手瞄準儀、主動式紅外線夜視裝備、數位彈道計算機、車長與砲手低光度電視攝影機等等。雖然AMX-40的綜合性能較AMX-30/32提升不少,不過相較當代西方第一流的M-1與豹二仍有一大段差距,所以法國陸軍將下一代戰車眼光放在仍研發中、更先進的雷克勒(Leclerc)主力戰車,短期計畫則集中在AMX-30B2上,所以AMX-40也僅完成兩輛原型車,並未付諸量產。 未來展望 1990年代初期,精銳先進的雷克勒正式服役,成為法國陸軍新一代的主力戰車。雷克勒戰車的出現代表著法國陸軍對戰車的看法又有了明顯的轉變:1980年代德國豹二以及美國M-1的出現,證實憑藉著先進的科技能,戰車可以史無前例地有效兼顧機動性、火力與防護力,前述這兩種當代兩大最著名主力戰車不僅擁有驚人的防護力、無與倫比的火力以及先進的射控系統,還擁有高達1500馬力的發動機,能驅動55ton以上的車身以70km/hr的時速急馳,機動力反而在犧牲裝甲的AMX-30之上。所以,法國新一代的雷克勒便全面引用最先進科技,精密複雜的程度為全球戰車之最,火力、機動力、防護力均屬一流,整體技術水準與M-1A2、豹二A5等當代最精銳戰車並駕齊驅。然而由於雷克勒過於昂貴,法國陸軍僅採購了406輛,根本不足以完全取代AMX-30。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AMX-30仍會是法國陸軍的主要戰車之一,因此其後續改良勢在必行。 未來AMX-30一個重要的提升計畫是加裝GIAT新近為現役戰車、裝甲車輛發展了KDFM匿蹤套件(詳見雷克勒戰車一文),此套件首先推出的就是針對法製AMX-30與AMX-10RC輪型裝甲車的產品,已獲得法國陸軍的訂單,能大幅降低被敵方雷達、紅外線偵測器搜獲的機率 。匿蹤版的AMX-30稱為AMX-30DBC,在車體與砲塔四周徹底地加裝適型套件,砲塔頂部的設備與感測器等也都收容在適型外罩內,車體兩側側裙下緣也以附加的橡膠板遮蓋至路輪下部,使得全車從底盤到砲塔都呈現簡潔與傾斜的外觀(砲塔四周由下而上向內傾斜),與原本判若二車;車體適型套件大量使用雷達波吸收材料,車尾發動機艙外罩與內部之間特別注入冷空氣,以降低發動機的紅外線訊號。測試結果顯示AMX-30DBC匿蹤效果良好,使敵方豪米波雷達或紅外線感測器的效能急轉直下。此外,如果預算充足,AMX-30也可能加裝同為GIAT新發展KBCM主動反制套件,而其射控系統也有頗大的進步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