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H-66卡曼契斥候/攻擊直昇機
試飛中的RAH-66原型機,其機砲、光電系統以及旋翼頂端的整流罩都還未裝上去。
機身側面擁有條狀紋的板蓋就是內置武器艙門,此時正處於關閉狀態。
圖中這架RAH-66打開了武器艙門。注意旋翼頂端的機構已經被整流罩包住。
從後方看RAH-66。
這架RAH-66的機砲已經裝了上去,注意其內置武器艙已經打開,而外加短翼也裝上了。
該機正處於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最大裝載量(14枚)。
──by Captian Picard
機型 | RAH-66卡曼契(Comanche) |
類別 | 攻擊/斥候直昇機 |
製造國/廠 | 美國/波音(Boeing)與塞考斯基(Sikorsky) |
使用國 | 美國 |
機身長
(不含主旋翼與機砲)(m) |
13.20 |
全長
(含主旋翼)(m) |
14.28 |
主旋翼直徑(m) | 11.90 |
機高(m) | 3.37(至垂直尾翼頂) |
空重(kg) | 3945 |
標準任務起飛重量(kg) |
5606
加裝長弓雷達者:5804 |
最大起飛重量(kg) | 7896 |
極速(km/hr) | 330 |
巡航速度(km/hr) |
296
加裝長弓雷達者:276 |
爬升率(m/min) |
273
加裝長弓雷達者:152 |
續航力(KM) |
機內燃油:485
加裝四具副油箱:2334 |
滯空時間(hr) | 機內燃油:2.5hr |
發動機
/軸馬力 |
T-800-LHT-801渦輪軸發動機X2
1432 X 2 |
乘員 | 2 |
感測系統 |
光電目標獲取系統(EOTAS):包含低光度電視攝影機、第二代前視紅外線熱影像儀(FLIR)、雷射測距/標定儀
夜間目視飛行系統(Night-Vision Pilotage System,NVPS):包含一具第二代FLIR 長弓毫米波射控雷達(部分RAH-66裝設) |
武裝 | 固定:機首20mm XM-301三管式旋轉機砲 X 1 |
外載:
機內武器艙:六個掛載點,每個可掛一枚AGM-114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或兩枚刺針空對空飛彈,或一具海神-70型四聯裝2.75in空射火箭發射器。 可選擇加裝兩個外接短翼:每個短翼可掛一個四聯裝武器掛載架,或者兩具副油箱。 |
主要資料、數據來源:尖端科技雜誌200期──RAH-66卡曼契匿蹤/偵察攻擊直昇機。
前言 這是一架不一樣的攻擊/斥候直昇機。它擁有靈活刁鑽的飛行性能、最先進的匿蹤科技以及最尖端的電子系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滲透敵方防區。除了精準地投射強大武力之外,它更能偵測到許多有價值的資訊,並且傳輸給友軍以及指揮官,使得攻擊直昇機不再只是火力強大的個體,而是整個陸軍傳送資訊的中繼站、獲得資訊的偵察騎兵,讓戰場指揮官即時獲得充足且有效的資訊,使得部隊更具威力、速度與效率。但是對敵軍而言,它們是一個最令人頭痛與感到威脅、卻不能有效地除之而後快的鬼魅。它,就是當今全世界最先進、也是唯一具有匿蹤設計的攻擊直昇機──美國的RAH-66卡曼契(Comanche)斥候/攻擊直昇機。至少在這個計畫剛被提出的年代裡,RAH-66是非常前衛的。
起源、開發過程以及死亡 卡曼契為美國陸軍「輕型直昇機實驗計畫」(Light Helicopter Experimental,LHX)的產物。美國陸軍在1983年首度提出LHX時,乃寄望發展一種輕型的通用直昇機而非專業的攻擊直昇機,以取代美國陸軍現役一切輕型的通用/斥候與攻擊直昇機,包括UH-1、OH-58、OH-6以及AH-1等系列機種,而需求量為5000架左右。1987年美國陸軍將LHX的性質由通用直昇機轉變為專業的斥候/攻擊直昇機,預計生產2096架以取代為數約3000架的AH-1以及OH-58系列機種。 美國陸軍在1988年6月21日公布LHX的規格與性能需求,包括空重不得超過3400kg、巡航速率315km/hr、攜帶副油箱時能進行2300km的自行部署,並在雷達截面績(RCS)、紅外線訊號與噪音強度等方面有嚴格限制。武器裝載方面,需具內置武器艙,容量至少為四枚地獄火反戰車飛彈與兩枚刺針空對空飛彈;而最大武器裝載量則至少為八枚地獄火飛彈、四枚刺針飛彈以及500發機首20mm機砲砲彈。在執行一般任務時,憑藉機內燃油要有2.5小時的滯空時間。 競標這塊大餅的兩組團隊分別為由波音(Boeing)與塞考斯基(Sikorsky)為首的「第一隊」(First Team),以及由貝爾(Bell)與麥道(McDonnel Douglas,MD,現在已被波音購併)領銜的「超級隊」(Super Team)。1990年時,LHX的需求數量進一步削減為1292架以及389架後續選擇權。歷經一年又十一個月展示/確認期(Demonstration/Validation)的激烈競爭,勝負在1991年4月5日揭曉:波音與塞考斯基領軍的第一隊擊敗對手超級隊,取得LHX的合約,並緊接著建造4架YRAH-66原型機以進行為期78個月的試飛計畫,以及進行地面靜態測試等。但是原型機的建造數量在1992年降至3架,1994年年底再降至2架。 第一架RAH-66的原型機在1995年5月25日出廠,並於1996年1月4日完成首次試飛。第二架原型機的進度則遭受延遲,直到1998年4月才公開亮相,1999年3月30日進行首度試飛。2001年7月1日,RAH-66進入工程暨製造發展階段(EMD),計畫在2001年前製造六架預量產型的RAH-66交付陸軍測試。按照原先預定的計畫,RAH-66在2006年將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nitial Operating Capability,IOC),不過隨後又跳票了。 此外,RAH-66的需求數量持續刪減。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部(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建議刪除美國陸軍部分地面部隊中的「目標獲得與偵察排」,使得RAH-66的需求量降至1199架。隨後這個數字由於預算不足再降至1070架,接著繼續砍到650架,此時RAH-66的數量已經確定不足以同時擔負攻擊與斥候任務。由於研發曠日廢時、單機成本飆漲約六倍、被認定不適用於未來的戰場且不利於美軍轉型,以及新一代無人遙控載具的技術日漸成熟,美國陸軍高層終於在2004年2月23日大刀一揮,宣布將RAH-66取消。於是,此種劃時代的最先進攻擊直昇機終於淪為美國陸軍有史以來被腰斬的最大宗武器研發計畫,21年來的研發成為一場空。
設計理念 RAH-66堪稱是直昇機界的「第五代戰機」,因為其幾個重要的理念與第五代戰機雷同:匿蹤設計,以及高度整合並重視減輕人員負荷、提升作戰效率的先進航電系統,並且格外強調資料傳輸能力。在未來的戰場上,RAH-66將憑藉優異的機動性與匿蹤性滲透敵區後方進行偵測,再以先進的偵測系統獲得許多高價值戰場資訊,洞悉敵軍的一舉一動;並以優秀完備的通訊系統與資料傳輸網路,將必要且精確的資訊傳給友軍以及指揮單位,協助其迅速做出正確地判斷、決策或下達命令:最後,憑藉本身或聯合友軍力量,對敵方施予精準且有力的打擊。由於RAH-66的高機動性與高隱密性,敵方很難有效反制在頭頂上飛來飛去的RAH-66。RAH-66革命性的設計理念將使得美國陸軍的效率、速度與戰力大幅提升。此外,設計人員一開始便將直昇機空戰、爭取低空制空權加入RAH-66的設計理念內,包括機動能力與武裝等,也堪稱是設計理念的一大突破。
機體與匿蹤設計 基於匿蹤能力的考量,RAH-66擁有與全世界現役攻擊直昇機相異甚大的機體構型。RAH-66的主體結構為一個中央盒狀龍骨樑架,亦為主要的承載結構。機身蒙皮並不負載,而且半數以上都可打開,以利於維修作業。為了減輕重量、增加強度與減少雷達回波,RAH-66的機體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佔了整個結構重量的51%!由複合材料製造的不為包括中央盒狀龍骨樑架、機身蒙皮、各個艙門、衍條框架、主尾旋翼、尾翼、砲塔整流罩、傳動軸與主減速器箱等等,是目前全世界使用複合材料最多的直昇機。也因此,RAH-66的機身尺寸只略小於AH-64,但重量卻比後者減輕了約1ton之多。RAH-66的機體結構可承受3.5個G以及-1G的重力加速度,並能承受12.7mm口徑以下彈藥的射擊,甚至能承受少量23mm機砲砲彈的命中;而旋翼與燃油系統亦能承受小口徑武器的攻擊。此外,在RAH-66的設計中,也將機上系統對電磁干擾(EMI)與電磁脈衝(EMP)的防護考慮進去。RAH-66採用後三點輪式可折收起落架,起飛後收入機身並有板蓋遮住,有助於降低RCS以及飛行時的空氣阻力;而前起落架在空運時能降低高度,以進入運輸機的機艙。RAH-66裝置風扇式尾旋翼的部位向左傾斜,位於風扇式尾旋翼上方的垂直尾翼則向右傾斜,水平尾翼位於垂直尾翼頂端,呈現類T字形結構。風扇尾旋翼、垂直尾翼與水平尾翼這三個平面均不形成90度夾角或連續平面,此設計乃是為了降低RCS。水平尾翼能向下折疊,以利於運輸機的裝載作業。 RAH-66擁有周詳的匿蹤設計:為了增加對雷達的匿蹤能力,在外型上與美國空軍的隱形戰機類似;同時,又因為其本質的考量,對紅外線訊號與噪音的抑制也費了一番苦工,甚至費心降低遭到敵方目視的機率,以面對陸軍常用的光學電子器材以及敵方士兵的視聽感官。這些設計可分為以下幾個項目; 雷達匿蹤 為了取得對雷達的匿蹤能力,RAH-66也擁有F-22隱形戰機那種光滑、前衛且簡潔的平板式外觀。其機身表面大致上可分為朝斜上方與斜下方的兩個平板面,可讓敵方雷達波反射向斜上與斜下方,大幅降低返回敵方雷達發射方向的回波強度(現役直昇機的圓柱體機身容易全向散射敵方雷達波使其極易被偵測到)。此外,RAH-66的機身表面盡可能光滑,將天線等表面突出物的數量降至最低、起落架採用收放式、採用內置式武器艙等等,這些設計均大幅降低了RAH-66的RCS。為了減低正面RCS,RAH-66的發動機完全埋置於機身內(現役直昇機的引擎都是安裝在機體外部的兩側或頂上),進氣口位於機身兩側上方,採用埋入式設計並呈現<字形。其他的雷達匿蹤外型設計尚包括機砲系統、光電系統旋轉塔、主旋翼、尾翼…等等。經過上述精心的設計後,RAH-66的RCS降至AH-64的0.0015倍、OH-58D的0.0038倍,甚至是OH-58D那顆桅頂偵搜儀(MMS)的0.0313倍,連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RCS也大於RAH-66。除了外型上降低RCS的設計,RAH-66也能加裝主動的電子反制裝備,可接收、分析敵方雷達波並測出在該條件下敵方雷達波的反射數據,然後製造欺敵信號。由於RAH-66先天優異的匿蹤能力,使用低功率的主動電子反制裝置就足以滿足需求,便能減低此設備的重量、體積與成本。 降低紅外線訊號 除了雷達之外,一架直昇機最怕的莫過於敵方的被動式紅外線偵測器,尤其是紅外線導引肩射防空飛彈,因此降低紅外線訊號也是RAH-66匿蹤設計中重要的一環。此項重點為發動機的設計,因為排出滾燙廢氣的發動機正是紅外線導引防空飛彈最容易鎖定的部位。RAH-66的兩具發動機安裝在機體內部,機身有較多的空間吸收發動機運轉時產生的高熱,使得發動機本身輻射到外部的熱量減低。降低廢氣溫度方面,RAH-66的機身尾衍上方有個進氣口,可吸進外界常溫空氣與發動機的高溫廢氣混和,再通過機身尾衍中的長條形排氣管道,此部位具有足夠的空間讓廢氣與被吸入的外界空氣有效混合、降溫,然後從機身尾衍兩側向下的長條形隱藏式排氣口排出,再由主旋翼造成的下吹氣流降溫與吹散。如此使得RAH-66的發動機廢氣溫度從剛剛排出發動機的攝氏590度降至吹出機外的攝氏140度。整體而言,RAH-66發動機輻射出的熱量僅為現役各型直昇機的1/4左右。RAH-66的紅外線訊號強度分別為AH-64的0.3636倍以及OH-58D的0.8696倍。 消除噪音 對一般人而言,察覺一架直昇機的第一個過程就是聽見其噪音;換而言之,如能降低直昇機的噪音,就能大大減少敵方的警覺時間而使突襲行動的成功率增加,而RAH-66的設計也在此方面著墨不少。RAH-66的發動機安裝在機體內部,使得輻射至機身外部的噪音減少;狹長的排氣口設計,也能壓抑發動機的噪音。此外,RAH-66的主旋翼有多種減低噪音的設計,而且同樣為了減噪的緣故,特地採用類似於法國海豚式直昇機的蝸窗式風扇尾旋翼。以上的設計使得RAH-66的噪音降至AH-64的0.625倍以及OH-58D的0.9090倍,被人類聽覺與電子音響偵測器察覺的機率降低二至六倍;而與AH-64相較,RAH-66可在逼近目標多40%的距離下,而不會被敵方聽見。 降低被目視察覺機率 RAH-66的外型設計也考慮到降低被敵兵看見的機率,其雙人縱列式座艙的座艙罩使用平板式玻璃,比起AH-1W的圓弧形座艙罩更不易因反光而被敵方肉眼察覺,而機身表面的暗色無反光塗裝也使得機身反光強度降低;此外,縱列式座艙、可收式起落架、內置的發動機與武器艙皆使得RAH-66的正面面積減低,降低被肉眼發現的機率。 此外,RAH-66選擇葉片較多的五葉片旋翼系統而不是四葉片,也是基於降低被目視發現的可能。根據實驗結果顯示,旋翼旋轉時的視覺亮度(意味被察覺的機率)與閃爍頻率有關,閃爍頻率越高,視亮度越低,而葉片越多便越能增加閃爍頻率;實驗證實,因為閃爍頻率越高的關係,五葉片旋翼在運作時被目視發現的機率比二葉片降低85%。
旋翼、動力與燃油系統 RAH-66採用先進、非傳統的五葉固定式無鉸接/無軸承複合材料主旋翼,沒有任何 傳統旋翼所需的鉸鏈(包括揮舞鉸、擺震鉸、變距鉸)、吊環、軸承等 機械結構,槳轂內的變距拉桿直接拉扯韌性極強且直接連結於旋翼葉片的複合材料製扭轉元件,便能遂行旋翼系統所需的揮舞、擺震與變距運動。無鉸接/無軸承旋翼系統堪稱旋翼技術的最高境界,將機械複雜度降至最低, 不僅能大幅減低複雜度與後勤維修負荷,由於其機械構造已經達到最簡約,旋翼扭轉元件直接帶動複合材料翼顎來控制旋翼葉片,因此能將操控遲滯現象降至最低,整體飛操品質接近定翼機,能迅速改變飛行姿態進行各種激烈的戰術運動,其性能絕非傳統旋翼系統所能想像。RAH-66的主旋翼中央有一個整流罩,將主旋翼槳轂等造型複雜的機械包覆在內,以降低RCS;但是RAH-66的原型機在初期試飛期間,旋翼頂端並未安裝整流罩(但是一號原型機在1995年首度公開發表時,整流罩的確裝在主旋翼頂端) 。在較晚的測試中,這種整流罩又回到了RAH-66原型機的主旋翼頂端,而且翼根與整流罩上讓翼根伸出的洞口以柔性材料包覆,完全封住了洞口,能進一步降低RCS。這套五葉片旋翼系統發展自麥道公司MD-500系列輕型直昇機的五葉旋翼系統,具有翼面負荷低、操空性佳的特性,也能降低轉速以減少噪音與震動。槳葉尖端採用後掠式設計,可讓噪音減低2至3分貝;而槳葉外型與曲度也經過特殊設計,使得氣流流經槳葉時不至於失速,並使得RAH-66在低速飛行時得以降低旋翼轉速,連帶讓噪音降低。此外,主旋翼的外型設計也能降低RCS。至於RAH-66的風扇式尾旋翼擁有八片葉片,即使被12.7mm口徑子彈擊中也能維持正常運作;就算少掉一個葉片,也能持續操作30分鐘以上。 動力方面,RAH-66採用兩具LHTEC公司的T-800-LHT-801渦輪軸發動機,經由發動機數位控制系統控制,負責驅動主/尾旋翼以及發電系統。每具發動機可輸出1432匹軸馬力,兩具發動機經由機械傳輸後實際輸出的總功率為2198匹軸馬力。如同前述,兩具發動機埋置於機身內部,雖有多種關於匿蹤的好處,並能降低飛行時所遭受的空氣阻力,但是這種設計並非全然是優點;首先,此舉將使兩具發動機過於靠近,萬一遭到敵方武器擊中,破片很可能同時損壞兩具發動機;其次,內置式發動機代表RAH-66的機內可用空間受到壓縮,尤其是機內燃油裝載量因此而減少(RAH-66光靠本身油料飛行時的確有續航力略嫌不足的缺憾)。RAH-66的燃油供應系統在某種程度上能承受墜毀時的衝擊,並具有惰性氣體產生系統(OBIGGS),製造惰性氣體並灌入油箱,減低墜機或油箱遭敵方武器命中時燃油發生爆炸的機率。 由於使用了出色的旋翼、線傳飛控與動力系統,RAH-66具有極佳的操控性以及戰術運動性,能夠做出急速轉彎、高速側飛或倒飛、快速滾轉與俯仰等動作,靈活程度遠優於現役的各型直昇機,尤其是最大側飛速度幾乎是前進極速的一半,這對於RAH-66閃躲地面砲火、利用地形掩護前進以及進行直昇機空戰等十分有利。 座艙配置/飛控系統 RAH-66擁有玻璃化程度甚高且具備優異人機介面、人因工程設計的座艙,其設計風格不像現役直昇機,反而非常類似第五代戰機。RAH-66有兩名機員,採用常見的縱列式座艙設計,但是前座為飛行官,後座為武器系統官(Weapon System Officer,WSO),與AH-1和AH-64相反,以增加飛行官在進行地貌飛行時的視野;不過無論是前座或後座的機員,都能有效控制武器與駕駛直昇機。 RAH-66的前後座艙配置大致相同,正面均為兩個203X152mm的大型多功能液晶平面顯示器:左邊的為彩色顯示器,負責顯示3D數位式移動地圖、戰術狀況等;左方螢幕則為單色,用以顯示從低光度電視攝影機或FLIR傳來的影像。在兩個大型多功能顯示器兩側,還有兩個89X152mm的單色多用途液晶顯示器,用以顯示諸如燃油、武器、通訊等機上狀況資料。而前艙飛行官席在兩個大型多功能顯示器下方尚多了飛行控制面板與鍵盤。與現役攻擊直昇機相較,RAH-66的人機介面更簡單、更人性化且更具效率,大幅減少了操縱的開關數,所有的戰術動作都編列在不到三頁的選單程序內,而且大部分的戰術動作只要按一個鈕就行了,大大地簡化了操作困難度以及人員工作負荷。 除了先進的平面顯示器之外,RAH-66的乘員的第二種重要的顯示/控制裝備就是頭盔整合顯示暨視覺系統(Helmet Integrated Display and Sight System,HIDDS)。這套系統視野寬廣(35度X52度),可將機上FLIR所獲得的影像以及飛行、導航以及武器系統的資料數據顯示在其上。此系統不僅讓機員在進行觀測、飛行或戰鬥等操作時,能專心注意外界動靜而不用低頭看前方的儀表板與顯示器,還能在夜間飛行時提供飛行員最佳的環境狀況掌握能力。當然,這套頭盔系統也具備瞄準功能,能帶動機首20mm機砲、EOTAS與NVPS光電偵測系統旋轉塔指向飛行員目視的方向。由於採用了這套頭盔顯示系統,RAH-66便不再採用以往常見的抬頭顯示器(HUD)。 RAH-66採用三重數位式線傳飛控系統(Fly by Wire,FBW)而非以往直昇機慣用的機械連桿系統,在RAH-66滯空以及發射武器時,能夠自動控制直昇機,以降低組員工作負荷使其專心作戰或執行任務;而當RAH-66從掩蔽物後方飛出並發射武器後,這套線傳飛控系統也能自動控制直昇機從攻擊點返回原先的滯空隱藏位置。 與一般的直昇機相同,RAH-66的集體操縱桿(Collective Lever)在機員左側,但是變距操縱桿(Cyclic pitch Controller)則如同F-16等美製戰機一樣,位於機員右側,而非如同傳統直昇機位於中央,使得飛行員的右手能以半休息的姿勢輕鬆控制直昇機,這是因為採用了線傳飛控的緣故才得以做此配置。許多航電裝備、武器的控制按鈕都在集體桿與操縱桿上,使機上乘員能在手不離桿的狀況下操縱裝備並發動攻擊。
航電系統 RAH-66的先進模組化航電系統是其另一個與第五代戰機類似的特徵,機上的航電、偵測等系統均整合在一起,能發揮更強大的功能並且更有效率。機上航電系統的許多設計都是為了自動統整、處理並簡化混亂複雜的大量資訊,以提供給飛行員真正重要、有用的戰場情報,而非如以往「不負責任」地將一大堆混亂資訊一股腦塞給飛行員;此外,在系統選擇方面,與F-22戰機高度共通。RAH-66裝置兩具先進任務電腦負責處理任務資料,採用極高速整合電路(Very 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VHSIC),每具處理器包含多個可置換模組,其中許多模組都與美國海空軍使用者相同,如果其中部分模組失效,任務處理器還可以自動重建新的運作架構,以其他模組接手失效模組的任務,如此便大幅增加了RAH-66的抗戰損能力。RAH-66上各種航電、感測以及武器系統之間的連結乃經由三套複置的資料匯流排(Databus),包括一具MIL-STD-1553B低速匯流排、一具高速匯流排以及一具負責信號資料分配的極高速光纖匯流排。 RAH-66具有3D立體數位移動式地圖系統,數位影像的來源應該是衛星偵照再加以處理,儲存在光碟裡,容量十分龐大。3D立體地圖顯示在前述的大型彩色平面顯示器上,不同高度的地形物以不同顏色表示,顯示比例尺可選擇五萬分之一(最常使用)、25萬分之一、100萬分之一以及200萬分之一。此套系統使得RAH-66的機員在座艙外可見度為零的情況下,仍能做低空飛行。由於RAH-66上的所有航電系統均完全整合,因此相關戰術資訊可顯示在數位地圖上,減輕人員工作負荷並讓其專心於目標的偵測與分類上。 在進行偵測時,RAH-66的輔助目標偵測/分類系統(Aided Target Detection/Classification,ATD/C)軟體能控制機上光電偵測系統自動掃瞄戰場週邊環境,並儲存其所測得的影像,之後飛行員便能將直昇機駛至安全的隱蔽後面,然後安心、專心地審視戰場環境。ATD/C軟體可自動將偵測到的一切海/空目標加以辨識、分類、排定威脅等級的次序,並且以後面要提到的EGI定位/導航系統提供所有目標的精確位置,讓飛行員具有選擇、排定目標威脅程度順序而加以攻擊的能力。 RAH-66尚擁有一套植入式全球定位/慣性導航系統(Embedded Global Positioning/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EGI),與機上其他的航電系統整合,並持續在3D數位地圖上顯示自身位置。EGI在全世界任何地區均可提供精確的導引,包括缺乏明顯地形特徵的地區。 讓RAH-66具有如此不凡威力的,就是先進而完善的通訊與資料傳輸系統,能有效傳送龐大複雜的各種戰場資訊。機上的通訊系統包括:兩具抗干擾的VHF-FM「單頻地面暨空載無線電系統(Single-Channel Ground and Airborne Radio System,ICNIA)、一具UHF-AM Have Quick戰術通訊系統、一具VHF-AM無線電,以及一具可執行超水平線通訊的HF-SSB抗干擾無線電系統。數位資料傳送方面,RAH-66擁有使用整合數位通訊協定之改良型資料數據機(Improved Data Modem,IMD),並可自聯合兵種(Combined Arms)、聯合部隊(Joint Force)、聯軍(Combined Force)等友軍處接收數位資料。上述的通訊協定包括:可變訊息格式(Variable Message Format,VMF)、先進野戰砲兵戰術資料系統(Advanced Field Artillery Tactical Data System,AFATDS)、戰術射擊指揮系統(Tactical Fire Direction System,TACFIRE)、艦隊戰術系統(Marine TacticalSystem,MTS)等。此外,也能輕易整合增強定位位置及報告系統(Enhanced Position Location and Reporting System,EPLRS)、聯合戰術資料分配系統(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s System,JTIDS)等。 RAH-66的電子作戰/支援系統包括雷達預警接收器、化武預警系統、雷射預警接收器、雷達與紅外線反制裝備等等,均與機上航電系統整合。其他的航電系統包括:敵我識別器(IFF)、空載目標移交系統(Airborne Target Handover System)、雷達高度計、姿態暨航向參考系統(AHRS)、都卜勒測速系統、二套LN-210C光纖陀螺儀、一套LN-100C陀螺儀...等等。
偵測系統 RAH-66擁有先進的偵測系統,涵蓋更廣泛的頻譜。機上的偵測系統除了機首的光電目標獲取系統(Electro-Optical Target Acquisition System,EOTAS)與夜間目視飛行系統(Night-Vision Pilotage System,NVPS)外,還可配備APG-78長弓(Lohgbow)毫米波射控雷達的衍生型,大幅增加全天候作戰能力以及多目標接戰能力。 EOTAS與NVPS是所有RAH-66的標準配備,配置方式與AH-64的TADS與PNVS類似。EOTAS的各系統安裝在一個位於機鼻中央的大型光電旋轉塔內,而NVPS的旋轉塔則裝在機鼻頂上,兩者各自獨立運作。EOTAS包括以下三個部分:低光度高倍率電視攝影系統、第二代前視紅外線熱影像儀(FLIR)以及雷射測距/標定儀。低光度高倍率電視攝影系統可在白天追蹤並識別目標,雷射測距/標定儀可精確標定目標並導引雷射導引武器(如早期型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攻擊目標,而FLIR則是夜間與惡劣天候下飛行與作戰時重要的裝備。EPTAS的旋轉塔具備匿蹤外型,而且與機身的輪廓造型流暢地融合為一,這也是降低RCS的設計。NVPS則是一個裝有一具第二代FLIR的旋轉塔,在夜間飛行時可將紅外線影像顯示在大型單色平面顯示器或HIDDS頭盔顯示系統上。與AH-64、OH-58D採用的第一代FLIR相比,RAH-66上的第二代FLIR性能大幅增加,例如解析度從第一代FLIR的1X128增至4X240~480,有效偵測距離比第一代FLIR增加40%,對目標辨識的距離比第一代FLIR增加100%以上。不過隨著科技的飛越式進步,RAH-66雖然尚未服役,但其1980末期開始發展的光電系統恐怕已無法列入21世紀初一流頂尖之林。例如第三代FLIR已於1990年代後期問世,且被應用於AH-1Z攻擊直昇機所採用的鷹眼目標標定系統(TSS),效能遠勝過RAH-66的第二代FLIR;而目前發展中、未來將用於AH-64C/D的TADS/PNVS 2000箭頭(Arrowhead)光電偵測/瞄準系統的性能也勝過RAH-66的EOTAS/NVPS。
在主旋翼頂部加裝長弓豪米波雷達的RAH-66。 至於長弓毫米波雷達(詳見AH-64一文)則是新一代美國陸軍攻擊直昇機的利器,不但具備光電系統無法比擬的多目標搜索/接戰能力,更讓飛行員擁有360度全方位、全實況的戰場意識與警覺。RAH-66使用的長弓雷達之外型與現在AH-64D上的不同,乃一向上漸縮的塔狀體,當然這也是能降低RCS的外型設計;至於安裝的位置則與AH-64D相同,皆在主旋翼頂端。未來美國陸軍計畫在為數約1/3的RAH-66上加裝長弓毫米波雷達,並以資料鍊將此雷達測得的資料傳給沒有長弓雷達的RAH-66或其他友軍。加裝長弓毫米波雷達的RAH-66不僅飛行性能與速度會降低,還需要在水平尾翼兩端各加裝一片小型垂直安定面,以抵銷加裝此雷達造成的影響。 RAH-66的偵測系統搭配前述的多種系統(如ATD/C、EGI等),讓RAH-66可在敵方野戰防空武器的威脅範圍之外進行偵測、作戰,並且保持對戰場環境的高度警覺,而在標定目標位置時的精確度亦大幅增加;此外,機上偵測系統所獲得的資料亦可經由資料傳輸系統正確無誤地傳輸給友軍,讓友軍的武力來進行攻擊。
武裝
RAH-66的兩側內置武器艙特寫,每個艙門可掛載三枚地獄火反戰車飛彈。 基於匿蹤的考量,RAH-66擁有一些異於現役攻擊直昇機的武裝配置。其固定武裝為機首下方的一門通用動力公司(GD)生產的XM-301三管式20mm機砲,對地攻擊射速為750發/分,空戰射速為1500 發/分,裝在一座GIAT公司設計的電力驅動旋轉砲塔內,俯仰角度為+15度至-45度,水平旋轉角度則為左右各120度,最大裝彈量為500發,執行一般任務時則裝填320發砲彈。機砲不用時可向後轉180度,將砲管收入砲塔後方的一個整流罩內,除了可降低RCS外,尚能減少空氣阻力與遭受外物損傷(FOD)機率。機砲的自動發射數量計算資訊可經由MIL-STD-1553B資料匯流傳給飛行員的顯示器以及供地勤維修人員使用的機外計數器。 掛載武器方面,RAH-66機身兩側下方各有一個內置武器艙,武器就掛在艙門上。武器艙門平時是關著的,向上開啟後便成為一對掛了武器的短翼。每個武器艙門設有三個掛載點,每個可掛一枚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或一組二聯裝空對空刺針飛彈(Air-to-Air Stringer,ATAS)發射架,或者一具四聯裝海神-70(Hydra-70)2.75吋空射火箭莢艙。在多數的飛行狀態下,RAH-66能在不到五秒的時間內打開武器艙門並發射武器。如有必要,RAH-66可在機身兩側艙門上方的位置再加掛一對短翼,每個短翼可加裝一組四聯裝武器掛架(其上每個掛點與武器艙門內的掛載點相同)或最多兩具副油箱。以此類推,一架RAH-66最多可掛載14枚地獄火反戰車飛彈。 採用內置武器艙使得RAH-66在發射前才需亮出武器,大幅降低正面截面積、RCS、空氣阻力與外掛之武器遭受FOD之機率。但這種設計也不是完全沒有壞處的:首先,內置武器艙會佔用機內空間,降低了燃油裝載量;其次,將武器隱藏在機身內,潛在的問題與危險性較以往的攻擊直昇機更加廣泛,例如艙門故障,武器因意外、故障或遭擊中時在艙內引爆、點燃火箭等,所以必須有更縝密的安全設計。RAH-66的武器艙內裝有火警探測器,必要時在駕駛艙內便可控制其快速投棄艙內武器。當然,內置武器艙的武器裝載密度、數量也不如以往的外掛方式。 RAH-66的主要武裝將是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最新改良型,以主動毫米波雷達導引取代早期型的雷射導引方式,具有射後不理與同時攻擊多目標的能力。發展自肩射刺針防空飛彈的ATAS輕巧靈活,在直昇機空戰時相當好用,加上RAH-66本身優異的感測能力與機動性,使得RAH-66將能輕易地應付敵方直昇機,奪得低空的制空權。但此飛彈射程不及一般戰機使用的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因此在與固定翼機對抗時可能會吃虧,不過以RAH-66機內武器艙的尺寸而言,恐怕不足以掛載AIM-9之類的戰機用紅外線導引短程空對空飛彈。 依照目前的任務規劃,執行需要速度、隱密性的武裝偵察任務時,RAH-66只依靠機砲與機內武器艙的武裝;而在攻擊或深入打擊模式中,則必須加裝短翼以攜帶更多武器,或加掛副油箱增加航程。
後勤維修與部署 為了在惡劣、簡陋的戰場環境上保持最高妥善率、後勤彈性,並降低維修人員負荷與操作成本,設計人員也費盡心思,使高科技的RAH-66的後勤需求低於現役機種。RAH-66擁有高度的模組化設計以及完善的二級維修支援架構,並內建自我診斷/預後系統,航電系統硬體部分均分割成固定尺寸的模組單元,使其野戰維修簡化至將故障模組抽出、接著以新模組替換這兩個動作,拆卸航電模組時完全無須使用工具;而其餘的野戰維修程序也僅需動用23種常見的工具即可勝任。維修人員只要利用手提式電腦連上RAH-66的自我診斷系統,便能得知機況。武器艙門打開後,可充當進行發動機維修保養作業的平台。此外,當技術進步時,系統發展人員也能以更新的維修技術加以代替。作戰情況下,只要三名士兵就能在15分鐘內完成RAH-66的加油與武器掛載作業。 RAH-66也十分注重簡化空勤、地勤人員的訓練,機上內建相關的訓練系統,而且不需要額外的維修訓練機。機上內建的訓練系統包括:埋置式訓練系統、初級及持續性空勤組員訓練模擬庫(Simulation-based)、任務預演系統(Onboard Mission Rehearsal System)等。 長程戰略部署方面,美國空軍主要的運輸機種如C-130、C-141、C-17與C-5都可載運RAH-66,載運架數依序為1架、3架、4架與8架。若要在不到30分鐘的時間內將RAH-66從空運裝載狀態組裝完成,由C-130、C-141空運的情況下,每架RAH-66需要八個士兵的處理;而換作C-17、C-5裝載的話則僅需五人,並且在必要時將時間壓縮至15分鐘。組裝完成後,如同前述再經過15分鐘的整備,RAH-66就能升空作戰。此外,RAH-66具有自行部署能力,可在外加的短翼上加掛最多四具副油箱(容量合計為3470L),使其在保留30分鐘航程備用油料的狀況下擁有2334km的續航力,相當於台北直飛海參威。 經過周密的設計之後,RAH-66每飛行小時所需的維修人力需求較現役直昇機大幅降低,僅為2.6人工小時。根據承包商的計算,與同數量的其他機型相比,RAH-66機隊以20年機體壽命計算的操作與支援成本可降低200億美元(30%),每飛行一小時節省100萬美元,並提供約其他機型5.4倍的效益。不過實際上可能並沒有這麼樂觀,RAH-66每小時飛行成本是2024美元,OH-58D則僅1598美元;雖然拿高檔且多功能的RAH-66與OH-58D相較是很不公平的事,不過當美軍預算有限時,便認為攻擊任務有AH-64D扛、OH-58D擔負斥候,性質介於兩者之間的RAH-66如果沒有突出的成本優勢,就是可以被犧牲的。
運用 在原本的規劃中,美國陸軍攻擊性直昇機兵力將由AH-64D以及RAH-66兩大台柱擔綱;前者提供強大的火力投射,而後者除了攻擊之外,還負責進行偵測、資料傳輸、狀況評估與決定等任務。運用無與倫比的隱密性、機動性與先進偵測系統,RAH-66可成功滲透敵方縱深,提供許多對各級戰場指揮官甚有助益的即時情報,增加其對戰況反應的敏捷度、警覺能力,並輔助之迅速做出正確的決策,在關鍵時刻與地點精準地給予敵方沈重且有效的一擊;除了進行武裝偵察之外,來去無蹤的RAH-66在執行深入打擊任務的時候,將能更精準、更出其不意地摧毀敵方目標,並且具有更佳的存活率。依照美國陸軍原本的計畫,RAH-66最終將完全取代輕裝/空降師與重裝/空中突擊師中,各空騎連與攻擊直昇機營內現役的OH-58A/C/D戰搜直昇機與AH-1系列攻擊直昇機。
卡曼契之死 沒有人否認RAH-66是全世界科技最先進的攻擊直昇機,但隨著世界局勢的演進,RAH-66卻明顯地與美國陸軍的實際需求脫節了。RAH-66是冷戰思思維的產物,主要目標是能在 華約部隊低空防空網密佈的中歐高強度戰場環境下存活並有效執行斥候或攻擊任務;等到蘇聯解體,美國在國際間已經沒有一個在正規軍力上與之旗鼓相當的對手,轉而必須面臨源源不絕的地區性衝突。在這類戰事中,美軍的對手多半都是僅擁有二、三流正規武力的第三世界國家,乍聽之下RAH-66焉有不勝任之理;但是請別忘了,美軍在這類衝突中的目標也跟冷戰時代截然不同了。如果蘇聯正規部隊在冷戰時代對北約發起攻擊,北約的部隊唯一的任務就是與華約部隊正面較量,此時傳統的軍力、科技比拼就比較具有意義。但是在現今突發性的地區衝突中,因為美軍的敵人往往不是一支明確的正規軍,而是飄忽不定、善於死纏爛打而非正面硬衝的游擊隊或民兵,沒有明確界線,也很難肅清,甚至可能混雜在平民中,連識別都有困難,所以並不是摧毀敵方正規武力就可以回家了。在這種情況下,美軍經常得長時間淌在渾水之中,而且往往得在預期外的情況被敵方小股武力攻擊。在如此不混亂的情況中,冷戰末期美國新一代武器發展的思維──本質上沿用傳統概念,但在技術上取得大幅革新,以強化其遂行傳統戰爭的能力──便有如龍困淺灘,這就是美國海軍海狼級潛艦、空軍F-22戰鬥機、陸軍十字軍自走砲與RAH-66直昇機等使用最尖端科技但仍沿襲冷戰思維的武器在1990年代美軍轉型風之下命運坎坷,不是減產就是腰斬的主因。 以本文的主角RAH-66為例,第三世界國家根本沒有什麼精良嚴密的防空網 ;即便有,也會在開戰初期被擁有絕對空優的美國空中武力(包括海軍航空隊與空軍)摧毀殆盡,所以RAH-66精心設計的一身名牌匿蹤行頭往往派不上用場;而在前方等著RAH-66的,往往是不知躲在何處、等RAH-66近到伸手可及時才冒出來用原始槍砲或RPG射擊的敵方步兵。此時,RAH-66有沒有雷達匿蹤能力便顯得毫無意義,而其噪音與紅外線訊號雖然比以往直昇機低得多,但就沒有雷達匿蹤般顯著的優勢,當然更沒有到人類感官看不見、聽不著的地步 。雖然這類步兵防空戰術十分簡陋,命中率極低,但由於敵軍為數眾多,而且可以一路埋伏等著深入敵境的RAH-66。於是,對美軍最重要的,不再是更快的速度、更強大的火力以及更精密昂貴的尖端科技,而是成本適中、禁得起消耗、 彈性與韌性強大的武力。在阿富汗反恐戰爭與第二次攻伊戰爭中,對AH-64造成最大傷害的並不是什麼精密的雷達/光電導引防空飛彈、防空火砲甚至肩射防空飛彈 (以反抗軍有限的財力,也無法大量配備肩射防空飛彈),而是敵人士兵手中最簡陋的RPG或小口徑槍砲。如果敵方可以用大量簡陋的武力 就能消耗掉一大票貴得可怕的RAH-66,對美軍就太不划算了。 綜合以上,RAH-66引以為傲的種種強項已經不符合未來作戰環境的趨勢,又由於成本太高且數量太少,根本禁不起消耗,甚至數量無法滿足任務需求;在火力方面,RAH-66比不過AH-64;在斥候任務方面,RAH-66又不幸遇上當代大行其道的無人遙控飛行載具(UAV),由於成本低廉且不用讓士兵冒生命危險,可以大量配備並深入載人飛行器不敢抵達的險境,充分掌握戰場上的狀況,這是有人駕駛且數量稀少的RAH-66永遠也比不上的;甚至未來技術進步後,攜帶武裝的無人遙控載具將大行其道,可能賠上人命的武裝斥候直昇機就可能「失業」了。所以早在2003年攻伊戰爭之後,以色列便有專家預測RAH-66遲早會完蛋。必須強調的是,以上並非意味RAH-66的設計「不夠優異」,相反地,RAH-66絕對是目前生存設計最佳的軍用直昇機,其他任何攻擊/斥候直昇機的存活性能只會在RAH-66之下; 問題在於RAH-66滿身耗費鉅資的行頭在未來的戰場環境效益不大,而諸多功能則可被其他更經濟的作法取代。由於美軍未來重視協同作戰,攻擊直昇機不一定要是萬能的無敵鐵金剛,所有問題單靠自己解決不僅昂貴,也不切實際。因此,美國陸軍未來只打算採用AH-64D作為唯一攻擊性直昇機種,經過改良之後具有不遜於RAH-66的偵測能力與資訊傳輸能力,火力勝過RAH-66;雖然沒有匿蹤設計,裝備也不如RAH-66華麗花俏,但是AH-64D還是擁有強大的存活能力。至於戰場動態的掌握,則交給UAV包辦,將資料傳輸給AH-64D。在此種體系下,高不成而低不就的RAH-66就沒有容身的餘地了。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B-1B轟炸機身上,穿透防空網的能力比不上B-2,價格卻遠遠超過老舊的B-52,又因為限武條約的關係而無法使用巡航飛彈,這就是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老是處心積慮欲除B-1B而後快的原因。 除了原始精神已經不符合未來作戰環境之外,RAH-66本身研發進度的落後以及成本的飛漲,恐怕是其慘遭腰斬的最主要原因。從1983年正式起跑至今,RAH-66計畫總共延遲、重新檢討多達六次,單機成本也從最初的1200萬美元一路飆升,刪減至1213架上漲到2410萬美元,最後砍到650架時更達到一架3220萬美元,直追JSF聯合戰術打擊機;甚至有消息指出刪減至1213架時單價為3775萬美元,而最後剩650架時更是爆出5890萬的離譜天價,幾乎可以買兩架F-16C。無論是哪種數字,RAH-66已經昂貴到讓連老美都吃不消,想透過外銷手段來壓低成本更是癡人說夢。而RAH-66為了同時追求匿蹤能力以及多功能性,不僅預算一路追加,也面臨重量太大的問題。再者,近年任務日趨繁重的美國陸軍開始積極謀求機種的簡化以降低後勤負擔,其中CH-47、UH-60等運輸直昇機是不可少的,只好將刀口對準AH-64D、OH-58D以及RAH-66;其中,RAH-66如同前述,單位時間飛行成本高於OH-58D,所以拿RAH-66代替OH-58D的地位只會花更多錢,絕對不被美軍接受(雖然RAH-66功能較為強大);而AH-64雖然每小時飛行成本高達3622美元,但是前面已經分析過其作戰效益在未來環境中高於RAH-66,何況AH-64機體還年輕,現在就淘汰未免過於可惜,自然比需要全新購機並建立一套後勤體系的RAH-66划算 。如果執意量產RAH-66,美國陸軍從2004至2011年就必須奉上146億美元來購買121架RAH-66,相當於這段期間內美國陸軍航空隊總經費的40%,這意味陸軍航空隊其他機隊升級、汰新或轉型工作都將被大幅排擠。既然RAH-66計畫本身已經成了一個 吸乾美國陸航資源的超級大怪物,又有許多更經濟、更前瞻的方案足以代替其功能,在美軍亟思轉型且預算短缺的今日,RAH-66自然是非砍除不可了。於是,在小布希 總統及國防部長倫斯婓保證原本撥給RAH-66的預算不會被挪給其他軍種後(否則美國陸軍打死都不會放棄這個計畫),美國陸軍便放心地引刀一快,讓RAH-66成為繼A-12以及十字軍自走砲後,另一後冷戰時代美軍轉型下的 祭品。與十字軍不同的是,倫斯斐固然看RAH-66不順眼,但是最後真正給予RAH-66致命一刀的是美國陸軍高層,這與2002年倫斯斐堅決問斬十字軍時,美國陸軍眾將跪地請命的情況大不相同。對美國國防部而言,取消這些看似 華麗絢爛但不復實用的尖端武器系統並非什麼「令人痛心的損失」,反而是讓美軍跨過不必要的世代、直接面對未來戰場的前瞻之舉。取消RAH-66後,美國陸軍將用這些經費購買800架新直昇機(例如UH-1H、OH-58D、C-23運輸機的替代者)以及改良1400架AH-64、CH-47、UH-60等現役直昇機,未來更將採購6000架無人載具;此外,美國陸軍還打算將RAH-66除了匿蹤以外的研發成果應用於AH-64D的改良作業上。 為了接替夭折的RAH-66,美國陸軍曾考量波音開發的X-50蒼蠅式(Draton Fly)無人遙控噴射旋翼/機翼機(Canard Rotor/Wing,CRW)X-50A具有垂直起降能力,其設計上最大的創新是採用V型噴射式旋翼,渦輪引擎噴嘴直接將氣流導入旋翼尖端噴出而使旋翼轉動(類似旋轉澆花器),進而產生升力。此種方式是在旋翼尖端對周遭的空氣施力,不會如傳統構型直昇機般在機身上產生對應的扭力,所以無須安裝用來抵銷旋轉力矩的尾旋翼,大幅簡化了機械結構;不過當年這類噴射旋翼機由於方向控制技術不成熟以及過度耗油,並沒有成功實用化。X-50A在起降與低速飛行時相當於一架二葉片主旋翼直昇機,但是到了高速後就將V型旋翼固定起來當機翼使用,此種概念衍生自以前的X翼機計畫,但是技術的進步使得固定機翼的方式與裝置大幅簡化。 不過最後美國陸軍還是依循OH-58D的模式,以一種輕型通用直昇機衍生出斥候直昇機,作為RAH-66計畫的接替者,此計畫稱為武裝斥候直昇機(Armed Reconnaissance Helicopter,ARH)。競標結果於2005年7月底揭曉,貝爾的Bell 407單引擎商用輕型直昇機雀屏中選,並被美國陸軍賦予ARH-70的正式編號。美國陸軍將採購368架ARH-70,從2006年至2013年交機,研發與生產作業均相當迅速。368架ARH-70總值30億美元,單機成本僅600萬美元,僅為RAH-66的1/6,當然兩者的能力也相差好幾個檔次。 由於另有專文介紹ARH-70,在此便不予贅述了。 結語 純就技術而言,RAH-66絕對是攻擊直昇機史上的嶄新里程碑,不僅具備以往攻擊直昇機強調的強大火力、機動力與精準的射控系統,更擁有最優異的匿蹤設計、電子科技以及通訊傳輸能力,整體科技水平已經不下於第五代戰鬥機。憑藉著優異的通訊傳輸能力以及高度整合的先進航電系統,RAH-66不在如同以往的攻擊直昇機只是個強大的個體,而是資訊化作戰網路中一個重要的結點,不僅本身能對周遭戰場情況瞭若指掌,更能將這些經過整理的有用資訊傳給各友軍與各級指揮官,使得敵方的作為無所遁形,大幅增強了整個部隊的戰鬥力與效率。無奈由於時局變遷,讓RAH-66失去了可以揮灑的舞台。於是,卡曼契 只能仰天長嘆「命也,亦時也」,成為只能遨翔於電影「綠巨人浩克」中的「卡漫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