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系列之
冷戰後的俄羅斯空軍
The situation of
VVS and PVO after the "Cold War" By
Wumov
![](russia/tu160-9.jpg)
阿射Kh-55巡弋飛彈的Tu-160戰略轟炸機
蘇聯曾是世界上兩大軍事超強之一,但隨著冷戰的結束和蘇聯的解體,當今的俄羅斯正艱難地向民主化和自由資本主義轉型,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而其蘇聯留下的軍事遺產,也正在此背景下面對二十一世紀,擺在面前的是一大堆問題:嚴重的經費短缺,使許多裝備更新和升級計劃被取消;現役部隊被大規模裁減,官兵們經常連續幾個月拿不到銀子(指薪水);部隊紀律鬆懈,士氣低迷,叛逃頻繁,貪污腐敗橫行,黑市活動倡蹶;部隊訓練不足,軍隊的軍事素質受到嚴重損害。
冷戰的結束使許多軍事單位失去了繼續存在的理由,而經濟上的壓力又迅速削減了第一線部隊的戰鬥力,在很多情況下,在裁撤部隊的同時,又要重新安置未遭裁撤的部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空軍中從德國和波蘭回國的部隊是裝備最好,士氣最高,戰鬥力最強的,而往往當他們回到俄國的基地時,卻發現沒有地方容納他們及家屬,因為基地營房還住著正等待裁撤的部隊。
民族主義者的極端觀點又使士氣遭到打擊,他們認為:俄羅斯在冷戰中遭到了令人恥辱的慘敗,並在西方強加的裁軍協議下,俄羅斯的戰略核武已裁減到非常危險的低水平,更遭的是當車臣,摩爾多瓦,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的分裂勢力掘起時,俄羅斯軍隊被迫捲入這些血腥的內戰中,另外俄軍也必須從一些新獨立的蘇聯加盟共和國撤走,在很多情況下,這意味著一些重要的戰略武器將被外國掌控,尤其是新獨立的烏克蘭,蘇聯許多重要戰機和武器系統都是以那兒為基地,在蘇聯剛解體時,一些俄籍空軍人員自行決定把飛機從烏克蘭飛回俄羅斯(主要是Su-24攻擊機和Tu-22戰略轟炸機),但烏克蘭當局很快就採取行動阻止了這種行為的蔓延,更關鍵的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就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艦隊的歸屬問題一直未達成協議,這使蘇聯計劃中的第二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無法完工,最後不得不放棄並出售給中國。
"瓦良格"的悲劇性命運和其他兩艘航空母艦計劃的取消,對俄羅斯海軍航空兵打擊極大,"庫茲涅佐夫"號成為俄羅斯唯一現役航空母艦,俄國海軍雄心勃勃的新型艦載機計劃也因此夭折了,取消的計劃包括:雅克夫列夫設計局的Yak-44艦載空中預警機(該機被卡莫夫設計局的性能稍差的Ka-29TB的改進型所取代),和米格設計局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該機被蘇霍伊設計局的比米格-29K大,但沒其靈活的Su-27K取代),Su-27K是由Su-27基本型改良而來的長程攔截戰鬥機,對地攻擊能力非常有限,而米格-29K是由米格-29M改良而來,是更加先進的多功能戰術戰鬥機,具有優越的空對空,空對地(艦)雙重能力,能攜帶激光,電視,雷達等多種制導武器。
蘇聯將其空中戰略轟炸力量的主要部隊部署在烏克蘭,俄羅斯因此在蘇聯解體後失去了許多重要戰機,約23架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Tu-95MS“熊-H”戰略轟炸機被留在烏克蘭的基地,其餘的一些留在了哈薩克斯坦,儘管如此俄羅斯還有63架Tu-95MS在服役,
這個數量已足以使早期各型轟炸機退役,蘇聯的12架Su-24MPEW(早期預警機)中,8架被留在烏克蘭,這迫使俄羅斯不得不使用已老舊的Yak-28PP,但該機沒有Su-24MP所擁有的護航干擾能力,相形之下IL-78空中加油機(大部分留在了烏克蘭)的短缺更嚴重,這迫使俄國空軍主要依靠戰術飛機間的"加油技術",而最緊迫的是Tu-160“黑傑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隊的命運,Tu-160是蘇聯最先進,最現代化的戰略轟炸機,它比美國的B-1B戰略轟炸機大,並且速度更快,航程更長。蘇聯共39(或40)架該型飛機中,19架部署於烏克蘭基地的第184轟炸機團,有6架可操作的Tu-160部署於俄羅斯基地的第12轟炸機團,
還有一些作為研究驗證機使用,主要部署在俄羅斯的朱可夫斯基空軍基地,
烏克蘭Priluki基地的轟炸機團是蘇聯第一個具備戰鬥力的Tu-160單位,在烏克蘭宣佈獨立時,這個團正要轉移到俄羅斯的Engels基地,但這19架飛機被烏克蘭扣下了,而且俄烏之間有關這些飛機收回,轉移和銷售的談判都破裂了,到了1996年,俄羅斯考慮購買其中10架保養最好的,但到了1998年三月,這個數字減為8架,並且有報道說,有關談判已經完全停止了,這些飛機極可能被拆毀(在美國的幫助下),俄羅斯獲取烏克蘭Tu-160努力的失敗,極有可能影響到餘下的Tu-160的命運,因為6架飛機是不可能組成有效的第一線空中力量的,儘管有消息稱,部署到俄羅斯Engels基地的Tu-160已增加到10至12架。
![](russia/tu95-3.jpg)
蘇聯的解體給俄羅斯空軍帶來了許多長期的問題,除了導致戰機的損失之外,也拆散了空軍的基礎結構,由於在地理上,一些空軍單位的總部或基地所在地突然成為一個新國家的一部分,那該單位轄下的航空軍,師和防空軍區也隨之消失了,一些空軍師附屬於俄羅斯境內的一個更大的空軍集團,當該師失去了總部或旗下一部分時,來自集團的訓練,支援和後勤保養也被突然切斷了,在蘇聯解體前夕,
整個蘇聯空軍包括20個以數字命名的航空軍,38個航空師和211個航空團。除此之外,還有獨立的防空軍,到了1992年5月,航空軍已減至14個,包括143個航空團和60%原有的戰機,人員也削減至原有的65%,只有62%的飛行員和48%的工程技術人員被保留下來。到了1995年底,俄國空軍只有105個航空團了,戰機只有1991年的一半,人員減至38%,飛行員減至45%,工程技術人員減至39%。到了1997年末,只剩下84個航空團,戰機數量只有1991年的46%,人員減至31%,飛行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分別為1991年的35%和31%。
蘇聯的解體伴隨著嚴重的經濟困境,導致了俄羅斯大幅削減國防開支,如果說俄羅斯是冷戰的敗者的話,他就敗在了經濟戰場上,他根本不可能與西方不斷增加的國防開支相爭,Deneikin中將指出:美國27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相當於俄羅斯國民生產總值的一半,而北約4500億美元的防務預算更是高不可攀,俄羅斯怎麼能比?
蘇聯的航空工業曾相當忙碌的研製新一代戰機,準備在世紀之交服役,蘇霍伊的T-60S將取代Su-24和Tu-22執行中程轟炸和核子攻擊任務,米高揚的米格-1.42則作為重型前線戰鬥機,取代Su-27,其他的新機種包括:米高揚LFI(取代米格-29),蘇霍伊的Su-37(並不是稱呼相同的具有向量噴嘴的Su-27M的改良型,
也不是S-37前掠翼技術驗證機)。但由於資金問題,所有以上項目都已放棄了。
但米格-1.44的原型機還在作為技術驗證機使用,以支持新的LFI計劃。
就算比較節省的項目,像研製中級的機型,也碰到了財政困難,而且這種形勢,也隨著航空設計局之間的矛盾對立,以及國防採購受到政治鬥爭而非飛機性能的左右,更加複雜化了。冷戰結束後的許多年來,蘇霍伊設計局受寵有加,它的主設計師Mikhailsimonov在關鍵的政府委員會任職,並且明顯地對一些高層"自由派"政客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相形之下米高揚設計局則被錯誤的認為被與舊政權有密切關係的人物所控制,當蘇霍伊和米高揚兩局為同一個訂單而競爭時(例如:米格-29K和Su-27K,米格-29M和Su-27M),而且不管所提供的設計樣本的優缺點,甚至是劣于對方樣本的情況下,蘇霍伊的設計往往被選中有一個時期,蘇霍伊設計局設計的飛機看上去好像可以滿足俄羅斯空軍所有的需要:Su-24可被Su-27IB(Su-34)取代;Su-27和米格-29可被Su-27M(Su-35/37)取代;防空軍的Su-15,Su-27和米格-31可被Su-27u(Su-30)取代;Su-25,米格-27和Su-17可被Su-25T(Su-39)取代;Su-27K(Su-33)則可作為唯一的艦載戰鬥/攻擊機;Tu-22M"逆火"可被T-60S取代,蘇霍伊還希望它的設計之一(基於前掠翼的S-32/S-37)可被選來取代米高揚的,用來競爭MFI項目的米格-1.42。除了T-60S和MFI之外,蘇霍伊所有新的機種都是從現役的戰機(主要是Su-27)改良而來。
Mikhail Simonov堅持要求在蘇霍伊局內對這些機種用新的編號,使它們看起來像全新設計的飛機,但是空軍還是以原來的型號去稱呼它們,只是在型號後面加個新的後綴字母,在最近一個時期,俄羅斯軍方作了更多理性的採購決定:米格-29SMT很可能進入前線航空兵服役,而SU-25T(SU-39)看上去還在掙扎,甚至米格-29M項目(一度被認為"已死亡"的項目)也恢復了,而且還作為Su-27M(Su-35/37)的競爭對手。儘管如此,資金潰乏的狀況還將持續,現役機種的改良經費還不能保證落實。米高揚和蘇霍伊都曾依靠米格-29和Su-27的各種次型號的慷慨的政府訂單付款,但今天,他們的飛機將為少得可憐的政府訂單而競爭,現代化戰機的國內市場只是它以前的影子而已,從長遠來看,俄羅斯最有歷史性的飛機設計和生産企業的生存是無法保證的,理性化和走向合併變得極為可能。
俄羅斯的飛機製造商在失去國內市場的同時,他們的産品在出口市場上也遇到了困難,部分原因是他們出售的對象往往不是"老客戶",而俄羅斯武器和戰機的"傳統客戶"中有許多因政治上的調整轉向西方購買新機,其中部分原因是對俄羅斯産品的冷落,更主要的是在冷戰後對俄羅斯在配件和技術支援上越來越多的不滿。但對於有些國家,像波蘭和捷克,剛成為北約的新成員,他們對F-16的青睞是對新的聯盟的一個政治承諾,這與軍事採購的決定一樣重要,冷戰的結束和伴隨而來的金融窘況,也剝奪了俄羅斯飛機工業的最有用的"墊底",在以前,軍用(有時也有民用)飛機經常被提供給蘇聯的"友好國家"作為援助,但費用由莫斯科支付,對於飛機製造商來說,這些訂單儘管沒有外匯收入,但至少可以讓工廠開工,並有經費發展新機型和改良現役機種,另外一個效果是,可以培養受援國對俄羅斯技術的依賴,但今天不幸的是這樣的援助項目幾乎完全消失了,而俄羅斯武器的潛在客戶往往是蘇聯欠下了很多債的國家,而且並不是所有這些國家都接收以武器來償債的,其他俄羅斯軍事裝備的潛在客戶就剩下那些"被唾棄"的,受到西方制裁或限制的國家。
90年代後期,俄羅斯航空工業的狀況並不完全是失望和沮喪,英美以所謂的"道德"為由,對巴基斯坦,印度,伊拉克,伊朗和利比亞實行嚴格的軍事和技術禁運,另外,對其他一些國家有著嚴格的出口管制,例如:印尼和秘魯,這些國家因而只能選擇政治不干預商業的武器供應國,俄羅斯産品而且在價格上優於西方産品,在某些領域裡,質量和性能也勝過西方,這就為俄羅斯航空工業搶到了潛在的市場份額,另外,俄羅斯的航空工業正在努力克服一些歷史性的缺點和不足,以保證産品能滿足主流客戶的需要,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步驟,是在不引人注意的後勤支援上,冷戰一結束,許多操作俄製飛機的國家發現他們無法取得另配件,無法進行及時保養,例如:一些使用米格-29的國家發現他們根本無法保持機隊的可操作性,一些飛機必須停飛作為配件來源。米格設計局馬上認識到必須採取緊急步驟以維護信用,在MikhailWaldenberg(他是總設計師的重要助理,可能成為該局領導)的領導下,迅速成立了一個客戶支援公司,與德國和馬來西亞的公司合作提供技術和保養服務,儘管還有人擔心售後服務不可靠,但這種擔心在今天已少有根據了。
![](russia/tu22m-26.jpg)
Tu-22M逆火式戰略轟炸機
傳統上,蘇聯的軍用飛機幾乎完全按照本國的要求設計製造,這是其他用戶不喜歡蘇製軍機的一個主要原因,其設計偏向於實戰考慮,而不重視和平時期的訓練要求,蘇製飛機粗糙而又可靠,不需要複雜的一線保養,但是,它們的服役效期短,區間維修頻繁,蘇製戰機很強調在冰凍,泥土機場等惡劣條件下的可操作性能,但這又往往犧牲了飛機的航程和酬載,最重要的是蘇製戰機是完全針對蘇聯的防空環境設計的,飛行員依賴地面指揮控制台進行目標的搜索,追蹤和優先選擇,飛行員沒有多少自主權,也不太清楚大的戰場環境,最近飛機設計師們開始擯棄這種過時的概念,而更加強調提供給飛行員一個低工作強度的座艙,使飛行員可以獨立的操控飛機的飛行,射控和武器系統,並在最大程度上對戰場形勢有完整的認識。
和西方的戰機相比,傳統的蘇制戰機在專業分工上更狹,戰鬥機(如米格-29)在多功能性能上不如西方(如F-16),而攻擊機(如Su-24)又缺乏西方同僚(如F-15E)的空對空能力,龐大,富有的空軍當然可以承受戰機分工的專業化(但多功能性能總是有用的工具),但對於規模較小,只能擁有一種戰術戰機的空軍來說,多功能性能就變得非常關鍵了,所以近幾年來,很多努力都投在了對現役戰鬥機進行對地攻擊型的衍生和改良,像Su-30M和Su-27IB,以及加強了多功能性能的米格-29M和米格-29SMT。
蘇製戰機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它們都可使用西方的地面支援設備(使蘇製戰機可使用被佔領的西方機場!)但它們卻無法裝載和使用西方的武器和飛行系統,這成為俄羅斯戰機銷售的一個主要障礙,那些已經使用西方武器的客戶當然要求新購入的飛機可以使用這些武器,另外西方的飛行控制系統比俄羅斯的更受信任,近年來,俄羅斯正努力在新飛機上使用與西方最新武器和飛行控制系統相匹配的數字式設備,甚至在出口的飛機上安裝西方的飛行控制和顯示系統,儘管俄羅斯的飛機工業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正向正確的方向邁進,但有消息指出,有一些教訓還未被吸齲很多月來,米高揚設計局並沒有努力推銷全新的,或經改型的米格-29新型號,而是更熱中了推銷在原有庫存的基礎上,只經過稍許改進的舊型米格機種。
而米格-29SMT的發展糾正了這個錯誤,但在俄羅斯傳媒中,還有人宣稱"購買改良過的米格-23是比購買昂貴的第四代戰鬥機(如F-16)更現實的選擇",面對市場上大量改良出口的F-16,米格-29以及其他類似型號的戰機,推銷米格-23只不過是一相情願的想法而已,俄羅斯航空工業所面對的一些問題,至少在短期內恐怕是不可能解決的,有幾點必須承認:首先,許多對航空工業至關重要的項目計劃被取消和凍結了;其次,經費來源和分配體系被摧毀了;最後航空工業已被債務和人力資源的流失嚴重拖累,並且失去了戰略方向,冷戰後疲軟無力的經濟改革以及航空工業內部有限的結構變遷,更使該工業雪上加霜,當米高揚設計局被並入飛機製造廠的聯合體系後,很快就發現經費緊缺,一周只夠工作三天,並且在法律上無權銷售自己的設計成果,這種情況最終還得由葉爾欽總統來解決,他撤掉了原工廠聯合體暨米高揚-製造廠聯合體的主管,任命了原設計局的主管作為聯合體的主管,並且重新給予設計局獨立法人地位,蘇霍伊設計局在同其製造廠體系合併的過程中也碰到同樣的問題,但這種合併又是必須的,因為把設計局與製造廠分開是毫無道理的,然而這種合併可以更鬆散一些,如果俄羅斯航空工業的問題和詬病不解決,那麼俄羅斯空軍將繼續與之"分享"這些問題和詬玻,儘管由俄羅斯空軍形成的威脅已經減少了,但要記住的是,在冷戰時,北約空軍如不訴諸核武器,是不可能對付華約組織的威脅的,今天的俄羅斯軍隊還是有巨大的潛力的,但當今的俄羅斯比以前任何時候都不穩定(也許更危險),同時,西方的政客卻在向大衆提供\"和平紅利\"的保證下,將軍事力量裁減到了"露骨"的地步。
|